2022-08-11 14:49:22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10次
阜外医院吕滨等对全国28家医院影像科室调查发现,第一波疫情(2019年12月至 2020年3月)使全国心血管放射影像学检查总量减少67%。
但新冠疫情缓和后,2020年4月检查总量相比同年3月恢复了基线的25%。
2020年3月的冠状动脉 CT 血管造影(CCTA)、心脏磁共振成像(CMR)和有创冠状动脉造影(ICA)检查量分别较2019年3月减少63%、66%、75%,2020年4月相比同年3月分别恢复25%、28%、24%。
按各地理分区分析,2020年3月,华北地区心血管放射影像学检查量相比于2019年3月减少率最大,达到80%;西北地区减少率最小,为16%。
相比于2019年3月,2020年4月的心血管放射影像学检查量变化中,西北地区出现增长,为41%,其余地区的心血管放射影像学检查减少率均较2020年3月有不同程度降低。
根据疫情严重程度分区,第一波疫情高峰后低危、中危和高危地区心血管放射影像学检查的总减少率分别为41%、48%、83%,2020年4月相比同年3月的总恢复率分别为42%、24%、19%。
全国35家医院中,共收到28家医院的有效调查问卷,在纳入调查的3个月内,所有调查医院共计开展心血管放射影像学检查79116次。
研究者指出,2020年4月相较于2020年3月,我国不同地区、不同疫情地区及不同检查方法的心血管放射影像学检查量均有回升,这与全球及国外大部分国家的情况不同。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国及时、强力应对使第一波新冠疫情较快得到了有效遏制,2020年2月疫情高峰后,2020年3月、4月全国累计新增COVID-19确诊病例人数持续明显减少。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疫情地区在2020年4月心血管放射影像学检查总量及不同检查方法检查量的恢复率并没有显著差异。
研究者分析指出,其可能的原因一方面是高危或中危地区多为人口更密集的省市,疫情高峰阶段心血管放射影像学检查量减少幅度大,疫情缓和后检查量回升的需求和空间也大。
另一方面,低危地区对应了一些医疗水平相对不那么发达的地区,这些地区部分医院近年来正处于开展心血管放射影像学检查的上升阶段,新冠疫情虽然一时影响了检查量的上升,但在恢复阶段,数据上仍能体现出检查量的明显回升,2020年4月,低危地区心血管放射影像学检查总量相对于2019年3月还增长了1%,其中CCTA和CMR的检查量也均出现增长。
来源:郑嘉男,赵娜,侯志辉,等,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中国心血管放射影像学检查量的影响. 中国循环杂志, 2022, 37: 677-682. DOI: 10.3969/j.issn.1000-3614.2022.07.004.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