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13 11:30:03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11次
一位冠心病患者采用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进行搭桥,对心功能的影响有何区别?
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王浩、王涵等应用超声心动图进行评估的结果表明:
两种搭桥患者的左心室与左心房功能在术后3个月较术后早期均有明显改善,部分恢复至术前水平。右心室功能障碍在术后早期出现,至术后1年仍然存在,且与是否使用体外循环无关。
研究显示,两组在术后早期(1周内)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和心肌应变测量值无明显差异,均低于术前,提示两种手术方式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心肌损伤。
这些低于术前的超声心动图参数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每搏输出量指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指数、左心房容积指数、左心房内径、右心室内径和心肌应变测量值左心室整体长轴应变、左心房储备应变、左心房导管应变、左心房泵应变、右心室整体长轴应变和右心室游离壁应变。
术后3个月时,部分左心室超声心动图常规参数和左心室整体长轴应变恢复到术前水平,提示搭桥手术通过移植桥血管为缺血心肌血运重建,从而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
研究进一步比较了两组左心房心肌应变测量值。
发现,术后3个月体外循环组左心房泵应变绝对值高于非体外循环组,且体外循环组左心房心肌应变与术前相近,但非体外循环组左心房储备应变和左心房泵应变绝对值仍明显低于术前。
这提示,体外循环组可能比非体外循环组更早地恢复左心房功能。
研究还观察到术后早期两组右心室整体长轴应变和右心室游离壁应变绝对值较术前明显降低,提示术后早期出现右心室心肌受损。
随访发现在术后3个月、术后1年右心室整体长轴应变和右心室游离壁应变绝对值略有改善,但仍明显低于术前水平,说明右心室心肌细胞功能部分恢复,但右心功能障碍仍存在。
这项研究共对375例单纯行搭桥手术的冠心病患者进行了分析,其中219例是在体外循环下进行的搭桥,156在非体外循环条件下进行的。
两组患者除了术中桥血管支数体外循环组明显多于非体外循环组外,术前基线资料、超声心动图常规参数和心肌应变测量值相似。
来源:王涵,张冰,孟庆龙,等. 采用超声心动图评估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中国循环杂志, 2022, 37: 689-694. DOI: 10.3969/j.issn.1000-3614.2022.07.006.【长按或扫描二维码可见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