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17 10:56:21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10次
近日,急性心力衰竭中国急诊管理指南发布。
指南重点突出了急诊对于急性心衰早期“救命-治病-纠正病理生理”的临床思维和工作方法,也提出了病情趋于稳定后的“药物转换-出院-随访”等全程化管理建议。
指南指出,急性心衰的最初诊断大多是以呼吸困难为突出临床表现开始的。院前阶段应完善心电图,检测BNP或NT-proBNP和肌钙蛋白,无创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血压和呼吸频率。
要迅速识别出急性心衰的致命性病因,及促使心功能恶化的各种可逆性因素。尽快转诊至附近有完备急诊科、心内科或ICU的大医院。
急性心衰的诊断应具备3个要素:急性心衰的病因或诱因、新发生或恶化的心衰症状和体征、血浆利钠肽水平(BNP/NT-proBNP)升高。
所有疑似急性心衰的呼吸困难患者均应进行检测BNP或NT-proBNP。
急性心衰的分型有多种,可根据是否存在肺/体循环淤血(干湿)和组织器官低灌注(暖冷)的临床表现,快速地将急性心衰分为四型,其中以暖而湿型最常见。
这一临床分型与血流动力学分类相对应,对预后评估有价值,而且较为简洁,便于快速应用,适用于急性心衰的急诊管理。
表1 急性心衰的临床分型
根据不同收缩压进行的急性心衰临床分型,有利于急诊确定血管扩张剂治疗和初步评估预后。
根据左心室射血分数的急性心衰临床分型,有助于评价心衰机制,指导正性肌力药物的应用。
早期识别急性心衰的病因或诱因,并积极处理需要紧急治疗的特定触发因素(CHAMPIT),可避免心功能的进一步恶化。
图1 不同临床类型的急性心衰治疗策略
中国也有专家共识也有认为,鉴于胸痛和胸痛等同症状以及胸闷是心血管病常见症状,对于怀疑急性冠脉综合征和心衰的患者,可使用快速检测(POCT)技术检测肌钙蛋白和BNP/NT-proBNP。
来源:
[1]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急诊医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 解放军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 急性心力衰竭中国急诊管理指南(2022).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2;31(8): 1016-1041.
[2] 北京精准医学学会,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心血管代谢专病医联体共识编委会.规范应用心肌肌钙蛋白和利钠肽现场快速检测专家共识(2020年). 中国循环杂志, 2020, 35:1045-1051. DOI: 10.3969/j.issn.1000-3614.2020.11.001.【长按或扫描二维码可见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