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19 17:09:00来源: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阅读:65次
8月11—13日,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主办的“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感染病学术会议暨第三届国际感染病高峰论坛”以线上、线下(合肥)相结合的形式顺利召开。来自国内感染病学、肝病学、医院感染控制、临床微生物、疾病预防控制等领域的300余名专家学者分享了感染病领域的前沿进展和诊疗经验,展示了感染病和肝病领域不同亚专业的热点问题及科研创新成果,共同擘画我国感染病学科发展的美好蓝图。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李太生教授在开幕致辞中表示,本次大会是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以来的首次线下大会,在过去的三年里,全国感染病学同道在实践中不断获得与“新冠”这一新发传染病的斗争经验;也日益感受到其他感染性疾病的日常诊疗需求。对于后新冠时代的感染科医师,兼顾传染病与感染病的诊疗需求显得前所未有得重要,这也对全国不同类型医疗机构的感染病学专业学科建设提出了新的命题和要求。相信通过本次大会深度交流近年来领域内的最新临床诊疗和研究进展,探讨当前感染病学科建设的挑战和机遇,有助于提升广大感染病学专业人员的能力和视野,碰撞产生学科发展的新思路和新理念。
构建我国传染病防治“平战结合”体系
新冠肺炎疫情引起社会各界对新发突发传染病的高度关注,也促使感染病学同道对学科建设的深刻思考。在开幕论坛环节,李太生教授带来了《感染/传染病学科建设:如何构建传染病防治“平战结合”体系》的精彩报告。他指出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暴露的部分关键问题,提出迫切需要更多综合医院及专科医院予以相应的建设调整和布局,以兼顾疫情防控及常规医疗需求,提高平战结合、常态化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的能力。具体措施包括:一是要做到综合医院、传染病专科医院的优势互补,建立完善的平战结合网络;二是要建设具有一定诊治容量、具有哨点功能的卫生机构或实体;三是要整合多学科团队的力量,加强人员培训;四是要配备相应级别、有足够检测能力和标准的微生物实验室等。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李太生教授作报告
建设“大感染”学科
感染病学的稳步长期发展,离不开完善的学科建设。目前,我国感染病学学科建设面临哪些挑战?分会在学科建设中可以发挥怎样的作用?如何兼顾传染病防控与感染病诊疗的平衡?基于上述话题,在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王贵强教授的主持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李兰娟院士、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庄辉院士、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王福生院士、李太生教授,以及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张文宏教授、唐小平教授、胡必杰教授等,围绕“感染学科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的主题各抒己见、建言献策,并呼吁加强感染病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强化“大感染”模式,促进感染疾病科、临床微生物和医院感染控制的协同发展,提升我国感染疾病的临床诊治、预防和科研水平。
多位院士、教授围绕“感染学科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主题展开讨论
首设“感染病诊防治前沿”专场
中华医学会全国感染病学术会议是我国感染病领域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学术会议之一,为了充分展示和交流近两年感染病领域的新进展,本次会议除特设院士论坛和主委论坛外,还特别邀请肝病学、寄生虫病学、结核病学、细菌感染与耐药防治等多个交叉专业领域的主委专家带来不同视角的进展报告。大会精心设计了非感染性肝病、艾滋病及机会性感染、重症感染/病原诊断、公卫感控/儿科感染、终末期肝病合并感染、新发突发传染病、聚焦病原(真菌、细菌、结核及其他)、感染病诊防治前沿在内的8个分会场,深度展示感染病和肝病领域不同亚专业的热点问题和研究进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感染病诊防治前沿”专场为首次设置,旨在立足学科潮头,对感染病及肝病的新技术、新研究、新理念、新方向进行解读,为与会者提供“与时俱进”的全方面视角。
为青年医生搭平台、助发展
青年医生是专业发展的未来和希望,为加强学科人才培养、帮助青年医生成长,本次大会特设“青年论坛”,为青年医生展现自我搭建了交流、学习的平台,与会者积极、热烈地开展疑难病例讨论,充分体现了年轻医生扎实的基本功和思维辩证能力。同时,与会者就不明原因发热糖皮质激素应用、发热待查遇到EBV感染等临床热点问题展开交流,通过学术碰撞,使更多医生了解了如何规范化应用糖皮质激素、如何准确评估EBV感染和针对性治疗。通过对“如果您是科室主任,如何建设感染学科?”的讨论,既展示了年轻人的蓬勃朝气,也聆听了前辈专家对年轻人的谆谆教导。大会还特设4个优秀论文汇报专场,为感染病及肝病领域的后起之秀搭建交流平台,充分展示国内优秀本土临床研究成果。此外,还开设了感染思维训练营特别专场及科研思维训练(英文专场),展现年轻医生的活力,并特别邀请领域内相关学术期刊和学术平台到会,为优秀研究成果的发表和传播助“一臂之力”。
本次会议深度展示了感染病和肝病领域不同亚专业的热点问题和研究进展,国内众多感染病学、肝病学、医院感染控制、临床微生物、疾病预防控制等相关专业人员近距离接触业内权威专家,聆听关于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指南解读,必将有助于规范和提高感染性疾病诊疗水平,强化医院感染防控能力,促进临床微生物诊断水平。通过展示感染性疾病相关临床实践、基础研究和科研应用中的新理念、新成果、新技术和新方法,助力推动我国感染病学专业发展和进步,推进感染性疾病相关学科的建设与管理。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全体同仁将以更加主动的姿态应对各种新发突发、经典感染性疾病,以及感染性疾病相关问题,推动感染病学专业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发展。正所谓,勇立潮头风正劲,擘画蓝图谱新篇。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将在做好疫情防控和患者救治的同时,继续秉持“传承、创新、拓展、整合”的宗旨,为保障人民群众感染性疾病的日常医疗需求不断精进,持续付出,使我国感染病临床和学科建设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