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04 22:38:58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10次
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的栓子,90%以上源于左心耳。
贵州医科大学杨龙、郭楚娴等进行的研究显示,左心耳充盈速度为左心耳血栓形成的独立预测因素,其对左心耳血栓形成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而且当左心耳充盈速度<0.43 m/s时,需警惕左心耳血栓形成。
这项研究共纳入485例确诊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检查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根据TEE结果,其中74例(15.3%)存在左心耳血栓,411例无左心耳血栓。
研究显示,与不存在左心耳血栓的房颤患者相比,存在左心耳血栓者,左心室射血分数更低,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更大,左心耳充盈速度与排空速度更慢。
在考虑混杂因素后,进一步进行分析发现,左心耳充盈速度为左心耳血栓形成的独立预测因素(OR=19.264,95% CI:1.386~267.719)。
左心耳充盈速度 <0.43 m/s 可预测患者左心耳血栓形成,其灵敏度为 51%,特异度为 78%(AUC=0.635,P<0.01)。
研究者介绍,窦性心律时,左心耳有其自主的舒缩功能,能够缓解左心房压力并辅助左心室充盈;左心耳血液呈层流状态,血小板处于血流中间,可有效减少血小板与血管内皮接触。
但是房颤患者心脏舒缩功能紊乱、局部心肌收缩不协调,在左心房、左心耳内的血液呈湍流状态,这将增加血小板与血管内皮的接触机会,增加左心耳血栓形成风险。
而且左心耳内复杂、凹凸不平的梳状肌结构可导致血流速度减低甚至瘀滞,促进左心耳血栓形成。
总之,房颤状态下,左心耳血流速度改变是左心耳血栓形成的重要功能因素。
来源:郭楚娴,杨龙,张敏,等. 左心耳血流速度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评估. 中国循环杂志, 2022, 37: 831-. DOI: 10.3969/j.issn.1000-3614.2022.08.012.【长按或扫描二维码可见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