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07 10:44:57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8次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 治疗外科低危重度症状性二叶式主动脉瓣(BAV)与三叶式主动脉瓣(TAV)狭窄,短期临床预后一样吗?
近日,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周达新、洪楠超等进行的研究初步显示,TAVR治疗这两种患者的短期临床预后相似。
这项研究共纳入2015年6月至2021年1月在该院行TAVR治疗的外科低危重度症状性主动脉瓣狭窄患者197例,外科低危定义为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STS)评分<4%。
其中,TAV 组(n=78)与 BAV 组(n=119)相比,患者的年龄更大,既往高血压史比例更高,左心房内径更大,重度二尖瓣反流比例、轻度和无主动脉瓣反流比例均更低。
两组患者在经股动脉或颈动脉入径、置入瓣膜类型、置入>1 枚瓣膜、术中转外科手术和置入瓣膜直径的比例方面均无显著差异。
研究显示,BAV 组患者住院期间和术后 30 d 均无死亡,TAV 组患者住院期间和术后30 d全因死亡率分别为1.3%和2.6%。
两组患者的术后30 d 全因死亡和TAVR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
BAV 组患者的术后30 d起搏器植入率虽高于 TAV 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2% vs. 7.7%)。
研究者介绍说,我国TAVR候选患者与西方患者有所不同,比如BAV 狭窄比例较高、主动脉瓣钙化程度较高、主动脉瓣反流多于主动脉狭窄、风湿性病因比例高、股动脉内径较细等,这也使得国外技术经验及规范不能完全适用于我国患者。
而且,国外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绝大多数为TAV病变患者,排除了BAV病变人群。
目前这项研究证实,BAV 和 TAV狭窄患者的短期临床预后相似,国外数项研究也显示,TAVR在BAV狭窄患者短期预后好,安全、有效。不过研究者指出,尚需大样本临床研究的长期随访来进一步验证。
来源:洪楠超,潘文志,周达新,等.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在中国重度症状性低危二叶式和三叶式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中的预后研究. 中国循环杂志, 2022, 37: 380-385.DOI:10.3969/j.issn.1000-3614.2022.04.011.【长按或扫描二维码可见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