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07 10:51:29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10次
量血压仅仅测量白天血压或许是不够的。
近日,牛津大学学者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不测量夜间血压会使漏诊非杓型和反杓型血压人群,面临无法识别高血压的风险。
这项研究对两组人群进行了分析:一组来自4家医院的21739例住院患者;另一组为BP-Eth研究的社区人群。
研究显示,在医院队列中48.9%的患者夜间血压升高,即血压模式呈反杓型,平均昼夜收缩压差了8.0 mmHg。
在社区队列中,10.8%的人存在夜间血压升高,平均昼夜收缩压差了8.5mmHg。
血压模式为非杓型、反杓型者,较之正常模式杓型相比,白日收缩压更低,夜间收缩压更高。
反杓型血压人群平均日间收缩压最低,在医院队列与社区队列中,分别比杓型血压人群低6.5 mmHg 和 6.8 mmHg。
这也意味着这部分人群面临未确诊或隐匿性高血压风险。
而夜间高血压与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关系最密切。
研究者建议,临床医生在评估高血压时,要考虑动态血压的检查,尤其是所有60岁以上的患者。
阜外医院宋雷、吴雪怡等在1254例18~39岁原发性高血压住院患者中进行的研究发现,非杓型血压发生率为 60.2%,而且心肾靶器官损伤更加严重。
来源:
[1] Armitage LC, et al, Diagnosing hypertension in primary care: the importance of night-time blood pressure assessment, British Journal of General Practice (2022). DOI: 10.3399/BJGP.2022.0160
[2] 吴雪怡,马文君,邹玉宝,等. 血压昼夜节律与年轻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伤的相关性. 中国循环杂志, 2020, 35: 1103-1107.DOI: 10.3969/j.issn.1000-3614.2020.11.009.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可见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