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2 00:00:47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14次
近些年来,关于青少年人群“猝死”和“游戏”的新闻总是不绝于耳。
近日澳大利亚学者发表的研究表明,电子游戏会促使心律失常易感儿童发生严重甚至致命的心律失常。
而这种易感性,之前往往并未被意识到。
研究者指出,对于那些玩电子游戏时突然失去意识的青少年,应去看看心脏科医生,因为这可能是严重心脏病首现的蛛丝马迹。
研究者进行了系统的文献回顾,在所发现的22则病例报告中,多人战争游戏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诱因,而且一些儿童死于心脏骤停。
而随后的心律失常疾病的诊断也让这些儿童面临持续的风险,其中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速(CPVT)和先天性长QT综合征(LQTS) 1型和2型是最常见的潜在原因。
在患者中,潜在的基因变异发生率较高(63%)。
研究者认为,与电子游戏环境相关的肾上腺素刺激是其发病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此外,研究者强调,电子游戏并不总是竞技性运动外的“安全选择”。
当前指南多对潜在发生心律失常的儿童青少年的体力活动强度作出了明确推荐,以避免剧烈运动和参加竞技类运动,但却忽视了电子游戏之类的危害。
玩电子游戏已经被证实能明显加快心率,而精神压力和情绪变化还会缩短心室动作电位时程,诱发心律失常,尤其是长QT综合征。
在心脏事件发生时,许多患者处于兴奋状态,或刚刚游戏见了输赢,或与同伴发生了冲突。
研究者指出,虽然游戏引发猝死的现象并不常见,但却变得越来越普遍。
研究者指出,对于已确诊的心律失常,以及存在任何病因不明劳累性晕厥的儿童,应该就高强度电子游戏的风险进行咨询和评估。
来源: Life-threatening cardiac arrhythmia and sudden death during electronic gaming: An international case series and systematic review, Heart Rhythm (2022). DOI: 10.1016/j.hrthm.2022.08.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