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27 09:09:00来源:医脉通阅读:21次
医脉通采访报道,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为规范诊治流程,提高甲状腺疾病的诊治水平,促进甲状腺疾病领域多学科协作发展,由北京内分泌代谢病学会甲状腺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承办的“北京内分泌代谢病学会甲状腺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甲状腺热点问题与病例研讨会”于2021年7月4日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在北京内蒙古大厦隆重召开!
会后,医脉通有幸邀请到北京内分泌代谢病学会甲状腺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协和医院超声医学科副主任夏宇教授接受采访。
夏宇教授简介: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协和医院超声医学科副主任,甲状腺超声亚专业组组长。
医脉通:有关甲状腺超声,您觉着临床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夏宇教授:甲状腺超声要满足多学科团队对疾病诊治的需求,有两个问题需要注意:
第一,对于甲状腺结节的位置要注意准确描述,比如在腺体内部的具体位置,尤其要注意可疑恶性结节与气管和背侧喉返神经的关系,这些对于治疗及随访具有重要意义。当前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对超声报告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例如在报告中,提供能显示可疑恶性病变具体位置的纵横两切面图像。
第二,对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定位。这方面既往做的不够。对淋巴结进行分区定位的同时,有必要在术前进行体表标记定位,此外,报告中还可以进一步描述淋巴结与大血管的关系。精确的术前超声定位对手术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医脉通:请问在甲状腺疾病领域您的团队取得了哪些工作成果,未来有哪些计划?
夏宇教授:十年前,我们主要进行超声诊断方面的研究,涉及甲状腺少见病及罕见病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
近十年,我们主要侧重于预后研究,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第一,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中央组淋巴结大量转移研究。颈部中央组淋巴结超声评估有难度,我们尝试根据甲状腺乳头状癌本身的超声特点来判断是否可能存在颈部中央组淋巴结大量转移。
第二,超声人工智能预测进展研究。通过对患者临床及病理等多方面信息的整合分析,建立预测模型,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进展速度进行预测。随着超声体检的普及应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检出率在增高,对于“是否存在过度治疗”这个问题,目前存在不同观点。考虑到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进展,主要是结节大小,对于疾病治疗非常重要,我们团队将这方面研究列为我们近年的重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