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蔡晓凌教授:血糖监测进入「精确度量」新时代,TIR化身闪亮“新星”

2021-09-06 13:48:14来源:医脉通阅读:21次

医脉通整理报道,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2021年8月29日,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与中国糖尿病杂志社联合举办的“2021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研究学习班”正式开讲。在此次学习班上,蔡晓凌教授以“将TIR引入TID患者的管理”为题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学术分享。

 

 1630907367140457.png

蔡晓凌 医生

 

专家介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副教授。主要从事糖尿病诊治,新诊断糖尿病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肥胖症诊治,糖尿病心肾并发症诊治及筛查。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墨尔本皇家医院访问学者。兼任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教育学组委员,中国女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分会青年委员,北京医学会糖尿病分会青年副主任委员。

 

TIR——血糖监测领域冉冉升起的“新星”

 

蔡教授指出,随着持续葡萄糖监测(CGM)技术的发展,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TIR)等新指标,近年来逐渐引起重视,最新的研究证据表明TIR与糖尿病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并肯定了其在临床试验评估以及治疗方案制定等方面的重要意义,随着更多循证证据的积累,以及CGM研发的推进,未来TIR有望超越HbA1c成为血糖控制与管理的重要指标之一。

 

回归到TIR的定义,我们所说的TIR(通常指的是狭义的TIR)指的是24 h内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通常为3.9~10.0 mmol/L,或为3.9~7.8 mmol/L)的时间(通常用min表示)或其所占的百分比。广义的TIR可以指葡萄糖处于不同范围内(低、高值)的时间,临床中亦应对广义的TIR进行定量分析。相关指标还包括TAR和TBR。


1630907435637836.png 

 

TIR的出现弥补了既往血糖监测指标的不足

 

1.血糖度量衡的演变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结果有助于评估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紊乱的程度制定合理的降糖方案,反映降糖治疗的效果并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包括CGM、SMBG、HbA1c在内的不同血糖度量衡广泛应用临床。其中HbA1c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是血糖度量衡的"金标准”。

 

 1630907459139406.png

 

但是,既往监测指标于临床应用时尚存在一些不足:

 

➤SMBG:仅仅监测点血糖,无法显示血糖水平变化的全天图景;

➤HbA1c:虽然HbA1c是血糖度量衡的“金指标”,但却不能准确反映出低血糖、HbA1c个体间差异和血糖变异性。

 

CGM的广泛应用,使得全天血糖图景的准确显示成为可能,并解锁血糖度量衡的新指标——TIR。

 

1630907490635330.png

 

2.TIR与“糖尿病发展”关系密切

 

已有研究显示,TIR与糖尿病患者严重低血糖、微血管、主要不良心血管、周围神经病变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均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其中:

 

➤DCCT相关研究:基于DCCT研究中1440例糖尿病患者SMBG所测7点血糖数据,计算TIR(3.9–10mmol/L)与并发症发生发展的相关性。结果显示,TIR每下降10%,微量白蛋白尿的发生风险增加40%,TIR每降低10%,视网膜病变发生或进展的风险增加64%。

 

➤DEVOTE研究事后分析:基于DEVOTE研究中7637例T2DM患者8点血糖谱数据,计算TIR(3.9–10mmol/L)与长期临床结局的相关性。结果显示,TIR>70%相较于TIR≤50%,严重低血糖发生风险减少46%;TIR>70%相较于TIR≤50%,MACE发生风险减少40%;TIR>70%、TIR 50~≤70%,相较于TIR≤50%,MACE发生风险减少31%、9%;TIR>70%、相较于TIR≤70%,MACE发生风险减少27%;相关性在校正基线特征后依然保持。

 

TIR控制目标的逐步确立

 

自2009年首篇TIR用于糖尿病治疗领域研究发表至今,糖尿病治疗领域对于TIR关注日益增加,共识推荐也在逐步完善。

 

 1630907537894405.png

 

当前,国内外指南/共识有关TIR目标的推荐意见:

 

➤T1DM/T2DM(一般人群):以3.9-10.0mmol/L作为血糖目标范围,TIR目标为>70%;其中年龄<25岁,如HbA1c目标是7.5%,TIR目标为~60%;

 

➤T1DM/T2DM(老年/高低血糖风险):以3.9-10.0mmol/L作为血糖目标范围,TIR目标为>50%;

 

妊娠(T1DM):以3.5-7.8mmol/L作为血糖目标范围,TIR目标为>70%(这一TIR百分比基于有限的证据,需要更多研究)。

 

 1630907556614850.png

 

本文小结

 

最后,蔡晓凌教授对本次分享进行了总结:科技发展使得血糖控制的精确度量成为可能,TIR作为新型的血糖度量衡,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提供全新视角;目前,糖尿病治疗领域对于TIR的关注逐步增加,有关TIR与糖尿病并发症及β细胞功能的循证医学证据逐步累积,指南共识中有关TIR的推荐亦逐步完善;通过对TIR的不断深入了解,其在临床实际场景中的应用不断扩展,从临床研究到特殊糖尿病人群中的应用,以及其他有待进一步发掘的应用;未来期待更多更广泛的研究以探索TIR在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CSII疗法结合实时CGM能提高TIR、降低HbA1c。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