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23 10:55:22来源:医脉通阅读:20次
医脉通整理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简称“进博会”)于2021年11月开幕,全球目光汇聚上海,聚焦各行各业创新发展新趋势。11月7日12:20,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监事会监事长、哈尔滨
大咖解读 淋巴瘤高发病率原因
淋巴瘤是一种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常见恶性肿瘤,也是近年来发病率较高的肿瘤之一。在中国,每年的淋巴瘤发病人数为10万左右。基于此现状,马军教授对淋巴瘤的高发病率进行了解读。
马军教授表示,“在中国,每年的淋巴瘤发病人数约10万,高发人群为20岁左右的年轻人和60岁以上的老年人,随着人口老龄化,淋巴瘤患者也在进一步增加。而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存在难度高、易误诊、诊断时间长、生理和心理及经济压力等多方面的因素,且淋巴瘤发病机制复杂,和基因遗传、病原体感染、放射因素、环境等方面皆有关系,所以,规范化的诊疗和全程化的管理很关键,需要各个科室合作,积极宣传淋巴瘤相关知识,引导患者确诊就医,让患者少走弯路。”
治愈率高 规范化诊疗是关键
普通大众对淋巴瘤并不陌生,民间俗称“淋巴癌”。淋巴瘤作为一类原发于淋巴结或结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其发生和发展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所以,人们对淋巴瘤的了解甚少,恐惧为多。那么,淋巴瘤和其他实体肿瘤是否一样,其治愈率又相对如何呢?
马军教授表示:“淋巴瘤没有那么可怕,并非不治之症,可以治愈,是目前临床治愈率最高的肿瘤之一。通过准确的诊断,规范化的治疗,全程化的管理,可以提高淋巴瘤的治愈率。在欧美国家,淋巴瘤的治愈率在70%左右,中国的一线城市可以达到这一高度,但是中国整体淋巴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只有38.4%,与“健康中国”2030年总体癌症患者5年生存率达到46.6%的目标有一段差距,所以提高患者生存率之路任重而道远。希望通过宣传和普及淋巴瘤相关知识,规范化的诊疗和全程化的管理,可以让淋巴瘤患者获得更久、更好的生存以及更高的临床治愈率。”
未来可期 推动创新药物的可及性
近年来,得益于国内外对淋巴瘤进行的一系列研究,医患双方对该病的生物学特性都有了更深的认知,该病的诊断分型更加的细化与精准,治疗理念与手段也取得了广泛变革。创新药物的出现,使淋巴瘤的治愈率越来越高,为患者提供更多前沿的治疗方式,许多患者也已经可以实现长期生存。就目前临床治疗淋巴瘤的现状,马军教授分享了变革性的新药。
马军教授强调:“只有创新,才有治愈的可能。1997年,罗氏推出的
多学科诊疗 全程化管理的重要性
中国淋巴瘤患者5年生存率只有38%,和目标生存率差距的主要原因是淋巴瘤分型复杂、误诊率高,以及缺少对患者的全程化管理,不能保证每个患者都能接受规范化的诊疗,所以,全程化管理对推动中国淋巴瘤患者的诊疗规范化发展尤为重要,那么,怎样实行全程化管理呢?
马军教授指出:“淋巴瘤患者全程管理包括患者就诊引导、规范化诊疗推进和康复期随访三部分。治疗淋巴瘤不能只靠血液肿瘤科“单打独斗”,需要肿瘤科、血液科、淋巴瘤科、病理科、影像科、放疗科、护理科等多学科医生“联合作战”(MDT团队)。随着《2021版CSCO 淋巴瘤诊疗指南》的发布,淋巴瘤诊疗规范化进入了新的阶段,此指南汇集全球最新疗法、循证医学和中国患者的特点,建立了三级诊疗体系。另外,我们组织了具有全程管理经验的淋巴瘤医疗和护理专家,制定了淋巴瘤患者全程管理专家共识,并计划利用五年甚至十年时间推广全程管理经验,希望在全国范围内实现淋巴瘤规范治疗。”
小结
虽然全程化管理之路任重而道远,但是,我们已经在路上。国家、医护、患者、媒体正共同努力,争取将新药纳入医保,减轻患者负担;多学科诊疗,宣传最新规范治疗理念,极大程度地降低误诊,并对患者实施全程监控,即使复发,也能及时地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对于患有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新冠
马军 教授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所长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监事会监事长
亚洲临床肿瘤学会副主任委员
CSCO抗白血病联盟主席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前任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副会长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分会副会长
CSCO抗淋巴瘤联盟前任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