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一文了解:地舒单抗用于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

2021-11-05 18:12:00来源:医脉通阅读:11次

骨骼是前列腺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前列腺癌骨转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缩短患者生存时间,是临床中亟待解决的难题。地舒单抗是首个精准靶向RANKL抑制剂,相较于唑来膦酸,地舒单抗可显著延缓骨相关事件(SRE)发生和骨痛加剧时间,可为患者带来更多获益[1]。


前列腺癌骨转移及现状[2]


骨骼是前列腺癌最主要的转移部位,早期前列腺癌通常没有症状,部分晚期患者因骨痛而就诊。超过3/4的前列腺癌患者会出现骨转移,大约50%的患者初诊时即有骨转移的发生。


前列腺骨转移好发于骨盆,其次为脊柱,颅骨转移者少见,在外周骨中最易转移至四肢骨,其中以股骨最为多见。骨转移灶可引起病理性骨折及脊髓压迫等症状。


在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中,超过80%的患者出现骨转移。73%的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在确诊时已出现较严重的骨痛,70%的患者需要接受骨靶向药物治疗。


如何治疗和预防前列腺癌骨转移?[2]


治疗骨转移的目的主要是缓解骨转移灶导致的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预防和减少骨相关事件的发生。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镇痛治疗、外放射治疗、放射性核素治疗、骨外科治疗、微创介入治疗。


药物治疗


内分泌治疗是前列腺癌远处转移治疗中最基本的治疗方式。而雄激素剥夺治疗(ADT)是骨转移前列腺癌的基础治疗。内分泌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或药物单纯去势、雄激素受体抑制剂治疗、雄激素生物合成抑制剂等。化疗、靶向治疗也是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


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灶的同时,如何减少和预防骨转移及骨相关事件尤为重要。抗骨吸收治疗是经循证医学证据证实可以预防骨相关事件的重要治疗手段。NCCN前列腺癌临床实践指南明确推荐,如果患者前列腺癌存在骨转移,可使用地舒单抗或唑来膦酸进行抗骨吸收治疗。


双膦酸盐是恶性肿瘤骨转移的基础用药。对于前列腺癌骨转移伴有骨痛的患者,双膦酸盐可减少和推迟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的骨相关事件发生。唑来膦酸是第三代双膦酸盐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恶性高钙血症及骨转移癌。目前的研究发现,除抑制骨吸收外唑来膦酸可能具有直接或间接的抗肿瘤活性。


地舒单抗是一种针对核因子受体激活剂κB配体的全人源单克隆抗体,是一种有效的破骨细胞骨吸收抑制剂,能够与核因子κB(NF-κB)受体激活蛋白配体(RANKL)结合而抑制骨吸收。


一项III期研究评估了地舒单抗对比唑来膦酸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前列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与唑来膦酸相比,地舒单抗可显著延缓或预防骨相关事件的发生,首次骨相关事件发生事件延长3.6个月(P=0.008),平均骨相关事件数减少18%(P=0.008)。


哪些患者适合使用地舒单抗?


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高骨折风险的非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肾功能受损人群。


地舒单抗依从性如何?


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时应首先考虑延迟骨相关事件和疼痛加剧,并最大限度地降低肾损害发生风险,地舒单抗可减少和推迟骨相关事件的发生,且无需监测患者肾功能,患者依从性更高。


地舒单抗采取皮下注射给药方式,无需留置静脉输液通道,也进一步提高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地舒单抗安全性如何?


低钙血症是地舒单抗常见不良反应。



颌骨坏死是与骨靶向治疗有关的一种严重不良反应。在接受地舒单抗治疗时应考虑降低下颌骨坏死发生率的策略。


注射地舒单抗后应监测用药不良反应,如恶心、腹泻、疲劳/乏力、低钙血症、低磷血症、头痛、呼吸困难、咳嗽、下颌骨坏死等。已有终止地舒单抗治疗后发生多发性椎骨骨折的报道,应对合并骨质疏松或既往有骨折史的患者加强监测,终止地舒单抗治疗时,应评价患者椎骨骨折的发生风险。


参考文献:[1] 地舒单抗在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规范.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肿瘤专业委员会.DOI:10.12151/JMCM.2021.03-0[2] 前列腺癌骨转移多学科诊疗专家共识(2020版). 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肿瘤专业委员会前列腺癌学组. oi:10.3971/j.issn.1000-8578.2020.20.2020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