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04 16:47:00来源:医脉通阅读:14次
医脉通编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88岁男性,因心悸入院。
1.患者的心电图显示什么?
➤规则的窄QRS波心动过速,心率为150 bpm;
➤左前分支阻滞;
➤V2-V5导联的ST段压低提示与心率相关的缺血;
➤PR间期较长,T波末端可见P波。其被视为Ⅱ导联的正向偏转。aVL导联中直立的P波易被误认为倒置的T波;
➤P波电轴异常,向左偏移;
➤第三个QRS波为心室异位搏动(VEB)。
Ⅱ导联:T波末端可见直立性P波
aVL导联:直立性P波(红色箭头)较易与倒置的T波(蓝色箭头)混淆
对于规则性的窄QRS波心动过速和长RP间期的患者,其鉴别诊断包括:
➤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FAT);
➤非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
➤持续性交界性反复性心动过速(PJRT)。
非典型AVNRT和PJRT均在房室结附近的病灶处产生逆行P波。因此,我们期望下壁导联的P波电轴为负向,但情况并非如此。异常的P波电轴伴Ⅱ导联P波直立表明患者最可能为FAT。
2.患者结局
鉴于对患者心律的怀疑,以及在房扑中经常出现150 bpm的固定心率,临床医生选择应用腺苷来帮助区分病因。给予12mg腺苷后,患者恢复窦性心律。
➤窦性心律,心率约100 bpm;
➤左前分支阻滞(如前所述);
➤P波的电轴发生改变,且现在处于正常范围内,约45°;
这一定是AVNRT吗?
不一定。虽然腺苷的疗效不如在AVNRT中的显著,但在某些FAT病例中腺苷可导致其逆转。除进行迷走神经相关的操作外,将其作为一线管理策略进行试验也是合理的。
基线血液检测无明显异常。患者仍为窦性心律,无需进一步干预,即可出院。
3.临床注意事项
规则性窄QRS波心动过速常需要与AVNRT、房扑和FAT进行鉴别诊断。其他需要注意的原因还包括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了解每种心动过速背后的机制有助于在心电图上更好地识别它们。
➤典型与非典型AVNRT
90%的患者为最常见、最典型的AVNRT,其有慢-快径路引起。其会产生“缓慢”的顺行传导和快速的逆行传导,导致P波隐藏在QRS波群中或在其后很快可见。
➤慢-快型AVNRT的折返机制
①房性早搏(PAC)在快径路的不应期出现,并沿慢径路下行;
②有效不应期(ERP)在快径路末出现,PAC脉冲沿快径路逆行;
③脉冲在两条径路上循环。
非典型AVNRT的特点是缓慢的逆行传导,其有快-慢径路或慢-慢径路(较少)引起。P波通常出现在T波之后或隐匿在T波内,RP间期较长。
在这两种形式的AVNRT中,P波逆行传导,P波电轴远离下壁导联。Ⅱ导联的P波为负,aVR和V1导联的P波为正。
➤PJRT
PJRT是一种顺行型AVRT,其通过旁路的逆行传导较为缓慢。这便形成了一个稳定的折返环路,因为已经有缓慢的顺行传导通过房室结。
折返环路的慢-慢性质使心室率较慢(约120-160bpm),RP间期较长。逆行P波在下壁导联最为常见。
顺行型和逆行型AVRT:在顺行型AVRT中,顺行传导经过房室结,逆行传导经过旁路
PJRT通常是一种持续或永久的
值得注意的患,在心律失常期间患者有VEB。这种心电图特征可以除外永久性折返环路,如PJRT。
➤FAT——仅仅是窦性心动过速吗?
FAT时的P波异常是可变的,取决于异位病灶的位置。FAT可能很微妙,尤其是在患者身上,且患者同时存在QRS波心电轴的偏移。
在窦性心律的心电图中,比较P波电轴有助于确定是否存在初始的异位病灶。在P波的心电轴接近正常的情况下,连续的心电图检测有助于鉴别窦性心动过速。
FAT通常有一个更固定的频率。与窦性心动过速(可能需要30s-60s来预热或减慢)相比,FAT的节律是阵发性的,其起始和/或终止更为突然。
➤患者应用腺苷后恢复正常,能诊断为AVNRT吗?
尽管在FAT中不如在AVNRT中有效,但腺苷也可使某些自发或诱发的FAT恢复窦性心律。即使未成功逆转,也有助于诊断隐匿性节律。与扑动波相似,腺苷的应用有助于揭示快速规则的心房电活动。
如果逆转成功,无P波阻滞的心动过速的终止支持FAT诊断。本例患者恢复窦性心律,有助于FAT的确诊。
结语
➤对于有规则的窄QRS波心动过速和长RP间期的患者,鉴别诊断包括FAT、非典型AVNRT和PJRT;
➤P波电轴有助于进一步区分这些节律;
➤在诊断和治疗FAT方面,腺苷均具有重要作用。
医脉通编译自:Robert Buttner and Emre Aslanger. Litfl. Litfl. Aug 28,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