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0 18:32:15来源:医脉通阅读:15次
医脉通:FL是较为常见的血液系统疾病之一,您认为在FL的治疗方面存在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刘林教授:FL是临床常见的惰性淋巴瘤之一,临床关注度较差。随着对该病的不断深入了解,临床逐渐认识到FL并非传统意义的“惰性”肿瘤,其异质性较强,患者临床表现、病理分型、预后状况差距较大,因此FL治疗存在一定的挑战性。临床上一般通过分层治疗来选择合理的治疗策略,以期延长FL患者生存期。近年来随着新药如BTK抑制剂、BCL-2抑制剂的不断涌现,FL患者生存有所改善,但药物疗效表现不尽人意,尤其是复发难治性FL。对FL临床而言,医生更深入理解该疾病,对患者进行精准化治疗安排非常重要。
唐晓琼教授:刘林教授从总体上阐述了FL的治疗现状及相关问题。需要补充的是,结合我国人口结构特征,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增加,中国FL患者数量正逐年攀升,给患者及社会带来一定的负担。传统认知中,FL具有惰性特征,但随着对疾病的深入了解,人们认识到部分早期FL具有侵袭性,转化速度较快,对于该类FL目前临床尚无特别出色的治疗手段。此外,30-40%的FL患者最终可能转化为高侵袭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预后较差,治疗难度亦较高。如何延长此类预后较差FL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并针对患者制定更优的治疗策略仍是目前面临的几大难题。
医脉通:FL临床治疗方案备受大家关注,请您介绍一下FL治疗方案的演变历史。
刘林教授:随着对疾病机制的深入了解及病理分层概念的兴起,我们不只是简单按照传统标准对FL进行临床分期,而是结合临床实际从分子发病机制出发,不拘泥于分期标准,力求使患者分层更精细化。1997年
目前对于局限期FL,临床上主要以放疗为主,受累野放疗联合CD20单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对于进展期FL,临床主要采用R-CHOP方案、BR方案(利妥昔单抗联合
医脉通:目前奥妥珠单抗已经在中国获批用于初治FL患者的治疗,能否请您介绍一下奥妥珠单抗的特点以及相比于利妥昔单抗,奥妥珠单抗具有哪些优势?
唐晓琼教授:奥妥珠单抗是首个人源化糖基化修饰的II型抗CD20单抗,其直接细胞杀伤作用(DCD)、抗体依赖性细胞毒作用(ADCC)较利妥昔单抗均有所增强。II期GAUSS研究对比了奥妥珠单抗和利妥昔单抗在CD20阳性惰性B细胞淋巴瘤(包括FL)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结果显示:奥妥珠单抗相比于利妥昔单抗在FL患者中总缓解率(ORR)更高(44.6% vs 33.3%),同时安全性更佳。此外,GALLIUM研究进一步对奥妥珠单抗在初治FL中的疗效进行了探索。该研究对比了奥妥珠单抗(G)联合化疗和传统的利妥昔单抗(R)联合化疗在既往未接受过治疗的CD20阳性FL患者中的疗效。结果显示:相比于R-化疗方案,G-化疗方案化疗使滤泡性淋巴瘤患者的进展、复发和死亡风险下降了34%,使24个月内病情进展(POD24)事件的相对风险下降了46%。由于奥妥珠单抗在治疗FL方面取得的显著疗效,目前各大权威指南已将奥妥珠单抗联合化疗方案纳入FL的一线治疗推荐。
医脉通: 精准化、个体化治疗是目前滤泡淋巴瘤治疗中的焦点,请您介绍一下FL精准靶向治疗的重要性,并谈谈FL如何实现精准化、个体化治疗。
唐晓琼教授:FL治疗过程应实行个体化与全程化管理。临床诊断时应根据患者全身状况及病理分析进行综合评估,针对不同分期或分层的患者选择相应的治疗策略。以奥妥珠单抗为例,由于其疗效及安全性均优于传统的利妥昔单抗,临床遇到相应分期FL患者时,应按照指南推荐方案使用奥妥珠单抗积极进行治疗。随着精细化分层策略的实施,FL临床评估过程亦逐渐加入了基因学、遗传学等指标,“抽丝剥茧”,使得FL分层及分级更加精确。在此背景下,奥妥珠单抗可依托其靶向特点,更好地治疗复发难治性FL患者,为该类患者带来更好的生存获益。
刘林教授:唐教授结合指南及临床研究阐释了精准化治疗对FL的意义,其实对淋巴瘤的精准化治疗与射击类似,只有准确找到靶心方能更精确命中目标。因此,精细化临床分期对于FL治疗尤为重要。之前的FL分期主要基于形态学、免疫组化分析等,界限较为模糊。之后遗传学分析、分子分型等方法的出现促进了FL的精细化分期。当前临床应考虑将形态学、遗传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4个维度有机结合,在精细化框架之下全面综合评估患者状况,实行定点“突破”,有效治疗。精准治疗不仅需要明确而精细的分层策略,亦需要相关药物的支持。精细分层策略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一刀切”做法,在该策略加持下,奥妥珠单抗可以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如治疗目前临床上尚无统一治疗方案的复发难治性FL患者。临床的目标是不断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生存获益,在当前精准化治疗背景下,FL领域工作者应群策群力,不断探索如何将奥妥珠单抗更好地应用于FL临床。
医脉通:奥妥珠单抗在华获批用于治疗FL,这将为FL的治疗格局带来怎样的改变,请谈谈您的观点?
刘林教授:利妥昔单抗已在中国上市逾20年,不可否认,众多FL患者得益于此。而后续新型抗CD20单抗——奥妥珠单抗的上市则展现出了铸就FL治疗新格局的潜力。很多研究结果显示奥妥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FL患者的疗效显著优于传统的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方案,患者的生存质量亦有所改善。令人欣慰的是奥妥珠单抗目前已进入中国国家医保药品目录,众多中国FL患者有望接受奥妥珠单抗治疗,而不必再望“奥”兴叹。随着奥妥珠单抗进入医保体系,其应用将会更加广泛,更多患者也将因此获益。为达成该目标,国家、社会、相关医药公司、临床医生等应共同努力,积极推动奥妥珠单抗在真实世界的应用,奥妥珠单抗广泛应用之日,或为FL治疗格局重铸之时。
刘林 教授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主任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全国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委会全国委员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造血干细胞应用学组委员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抗感染学组顾问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联盟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血液学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
重庆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委会主任委员
重庆市
中华血液学、国际输血与血液学、临床血液学、重庆医学、检验医学与临床等杂志编委
重庆英才·名家名师,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科委重点项目等多项课题。在国内外发表论文70余篇,副主编专著2部
唐晓琼 教授
医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
中国康复医学会血液病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
重庆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抗淋巴瘤联盟中西部免疫缺陷相关淋巴瘤诊治协作组委员
重庆慢性淋巴细胞
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精准医疗与分子诊断专委会委员
重庆市医学会输血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重庆抗癌协会肿瘤
长期从事血液病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擅长血液系统肿瘤性疾病如白血病、淋巴瘤、
科研方向为造血干细胞移植及肿瘤心脏病学,多项课题受资助,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数十篇学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