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2 09:44:59来源:医脉通阅读:16次
2021年第63届ASH年会已于12月在美国亚特兰大圆满落幕,会议聚焦
锦上添花突破一线DLBCL治疗瓶颈
来自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郭晔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宋玉琴教授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肿瘤中心邹立群教授在本次会议中分享了在2021 ASH年会中,
繁花似锦的新药时代,多数新型药物研究仍在不断探索
对于DLBCL一线治疗,多数新型药物例如BCL-2抑制剂、BTK抑制剂及一些新型抗体仍在I/II期研究中探索疗效。在一项新型T细胞结合双特异性抗体Glofitamab(以下简称Glofit)联合R-CHOP方案用于初治DLBCL的安全性导入Ib期研究中,初步数据显示,9例患者的总体缓解率高达100%,在安全性方面,患者CRS发生率极低,无ICANS不良事件,后续期待更多样本的验证。
III期POLARIX研究问鼎2021 ASH年会LBA1,有望成为初治DLBCL一线治疗新标准
Polatuzumab vedotin(以下简称Pola)是一种靶向CD79b的抗体-药物偶联物(ADC),作为DLBCL领域全球首个获批的ADC,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及良好的临床试验数据,为初治DLBCL患者带来了治愈的新希望。在全球随机、双盲、多中心III期POLARIX研究中,对于IPI 2-5分的中高危DLBCL患者,与常规方案R-CHOP相比,Pola-R-CHP方案有助于显著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PFS)(HR 0.73, p<0.02),Pola-R-CHP组的2年PFS率为76.7%,较R-CHOP组提升6.5%。疾病进展/复发/死亡相对风险下降27%,安全性特征与R-CHOP方案相似,是二十年来对于DLBCL一线治疗的重要临床研究突破。
繁花似锦觅优选R/R DLBCL方案
来自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曹军宁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清媛教授和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高广勋教授分别探讨了目前R/R DLBCL的优选临床治疗方案及在ASH年会中该领域的数据更新。约30%-40%DLBCL患者在一线治疗后出现复发,10%为难治性疾病。DLBCL后线治疗往往选择强化疗和自体
“Chemo-free”双抗单药有望改善R/R DLBCL治疗困境
随着抗体工程技术的进步,多种CD20×CD3双特异性抗体正在NHL开展临床研究,其中,具有独特2:1结构的双特异性抗体Glofit备受瞩目。在2021 ASH年会中,更新了Glofit单药固定疗程治疗R/R NHL的I/II期研究结果,在175例aNHL患者中,ORR为53.7%,完全缓解(CR)率为39.4%,在推荐的II期剂量入组队列中,14例患者的CR率达到71.4%,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且安全性可控。
“Chemo-light”ADC药物强强联合,助力疗效升级
在2021 ASH年会中,以ADC为基础的Chemo-light方案治疗R/R DLBCL多项数据更新,ADC与双抗创新联合方案在DLBCL患者中显示出令人惊喜的疗效及可耐受的安全性。
Pola与Glofit联合方案治疗R/R NHL的一项开放标签、多中心、剂量爬坡和扩展研究Ib/II期研究正在进行中,剂量爬坡和RP2D扩展期的初步安全性和疗效数据显示,49例可评估疗效患者的ORR为79.6%,CR率为51%;整体安全性较好,大部分不良事件(AE)为低级别,最常见的3-4级AEs为中性粒细胞减少(27%)和
卓尔不群FL诊治新期待
来自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徐兵教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优化FL一线治疗,探索初治患者治疗进展
在本次ASH年会中,更新了关于FL一线治疗用药方案的临床数据对比,BR vs R-CVP或CHOP方案治疗惰性淋巴瘤长期随访结果显示,BR和R-CVP/CHOP治疗患者的5年OS率分别为80%和75%,与R-CVP/CHOP相比,BR方案有助于改善患者总生存。
近年来,众多新药的出现革新了FL的治疗格局,FL的一线治疗的探索方向正逐渐从优化化疗方案到优化抗CD20单抗,其中奥妥珠单抗已在多项FL临床研究中展现出良好的疗效,在本届ASH年会中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奥妥珠单抗联合
践“行”求解,展望R/R FL治疗进展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FL的生存与预后得到显著改善,但是FL仍是一种不可治愈的疾病,大部分患者面临着复发难治的困局,患者缓解率及缓解持续时间随着后续治疗线数(常规药物)的增加而降低,亟需全新机制药物以诱导患者深度持续缓解,打破困局。
新型CD20xCD3双特异性抗体Mosun在患者中表现出持续高缓解和可控的安全性特征:在既往接受过≥2种治疗的R/R FL患者中进行的单臂、关键II期扩展研究结果显示,中位随访18.3个月,CR率达60%,显著高于研究设计时参考的既往对照CR率(14%)。
另辟蹊径CLL限期治疗探索
来自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探索CLL一线治疗新模式,助力患者疗效升级
CLL的一线治疗需要通过不同作用机制药物联合以提升疗效,延长患者生存。在2021 ASH年会中公布的III期GAIA(CLL13)的研究对比了固定疗程联合治疗方案(Rve,Gve,GIVe)与标准免疫化疗(CIT)在初治fit CLL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显示,Gve、GIVe方案在15个月时具有更高的外周血MRD阴性率(GVe vs CIT为86.5% vs 52.0%,p<0.0001;GIVe vs CIT为92.2% vs 52.0%,p<0.0001),且GVe、GIVe在降低肿瘤溶解综合征(TLS)风险方面均优于RVe(p<0.001;p=0.001),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在一项研究者发起的II期临床试验中显示,在既往未经治疗的28例CLL患者中,中位随访14.6个月,维奈克拉、奥妥珠单抗和PD-L1检查点抑制剂
出现Richter转化的CLL患者通常预后较差,针对这部分患者治疗方案的探索也是CLL领域研究的热点。维奈克拉联合奥妥珠单抗与阿替利珠单抗治疗Richter转化患者的研究结果显示,7例患者ORR为100%,其中6例患者达到完全代谢缓解,为Richter转化的CLL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大会主席总结
(注:以下排名不分先后,按照直播时间排序)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黄慧强教授:新药时代,涌现出许多重磅药物,带来了关键性研究的临床结果。在2021 ASH年会中,更新了大量的研究数据值得我们解读,通过交流与学习,共同推进淋巴瘤领域治疗水平的提升。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赵维莅教授:对于FL、CLL这类患者,应通过回顾性分析等方式,探寻患者临床特点,积极寻求新的治疗方案,共同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患者自身的治疗之路。
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马军教授:20多年前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朱军教授:学贯中西,放眼世界,无论是锦上添花,还是繁花似锦,新药的应用仍需要我们用心完成临床试验,积累更多真实世界的数据,为每一位患者带去最合适的治疗方法!感谢各位讲者和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黄文荣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刘海生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杨威教授和河南省人民医院朱尊民教授在会议中带来的精彩讨论。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徐才刚教授:尽管新研究与新药物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惊喜,但是如何做好治疗方案的选择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对于DLBCL的诊治应进一步的细化,真正做到精准分层诊断,分层治疗。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贺鹏程教授:感谢各位讲者及所有嘉宾的参与,也希望今后有更多机会参与此类学术交流会议,让更多临床工作者了解国内外淋巴瘤动态,为患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治疗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