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9 10:26:09来源:医脉通阅读:11次
2021年12月26日,第七届
本次会议邀请到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滕皋军院士担任大会主席,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邵国良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60医院王宝成教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张跃伟教授共同担任主持。会议上,多位专家针对肝癌的免疫微环境调控与溶瘤病毒探索、溶瘤病毒联合介入治疗的探索进行精彩演讲及经验分享。
会议伊始,由滕皋军院士致开场辞。滕院士指出,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肝癌治疗均以局部治疗为主,包括手术、介入微创治疗等。随着靶向药物、免疫药物的问世,开启了系统治疗的先河,并改变了肝癌的治疗格局。目前,生物治疗发展如火如荼,其中,溶瘤病毒联合介入治疗、免疫治疗以及靶向治疗等多项研究也正在开展中。期待更多治疗方案的探索为肝癌患者创造新希望。
大会主席滕皋军院士致开场辞
寻证解惑,探寻真知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高强教授在“肝癌的免疫微环境调控与溶瘤病毒探索”专题中,围绕肝癌免疫治疗的现状、肝癌免疫微环境特点和调控策略、以及溶瘤病毒调控抑制性免疫微环境对肝癌治疗策略的启发展开了详细讲解。
肝癌是中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患者复发率高,生存率低。随着医学的发展,以PD-1/PD-L1为代表的免疫疗法开创了肝癌治疗新方向。溶瘤病毒是新一代生物免疫疗法,可以通过“溶瘤”释放新生肿瘤抗原,通过天然免疫效应召集免疫细胞浸润,改变肝癌免疫耐受微环境,继而通过激活获得性抗肿瘤免疫进一步杀伤肿瘤细胞。高强教授指出,基于溶瘤病毒独特的机制,其有望与现有传统疗法(手术、介入、放化疗)和新型免疫疗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CAR-T、肿瘤疫苗)联合,为更多肝癌患者带来希望。
破次元壁,强强联手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李启炯博士分享了“溶瘤病毒H101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进展期
李启炯博士指出,介入治疗因具有微创、精准以及并发症少等优势,成为肝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然而,单纯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等介入治疗的效果有限,如何提高TACE的疗效成为临床医生关注的重点。有研究发现,溶瘤病毒(重组人5型腺病毒)联合TACE具有协同抗肿瘤作用。其中,一项回顾性研究与一项前瞻性研究分别评估了重组人5型腺病毒(H101,
陆军医科大学西南医院夏锋教授在“溶瘤病毒与肝癌治疗”专题中,介绍了肝癌治疗的难点和策略思考、溶瘤病毒可能是肝癌联合治疗新选择、溶瘤病毒治疗晚期肝癌病例分享等内容。
夏锋教授介绍,肝癌的演变具有高度异质性,常见的系统治疗方法包括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然而,单独采用系统治疗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肝癌的治疗方案选择缺乏靶标、免疫治疗缺乏有效的预测性生物标志物、会产生耐药等),溶瘤病毒可能是肝癌联合治疗的新选择。有临床研究及临床案例证实,H101联合方案(如H101+TKI+局部射频消融)可增强晚期肝癌的治疗效果,提升生存期且安全性较好,为晚期肝癌的综合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另辟蹊径,见证实例
会议上,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章浙伟医生为大家带来了“瘤内注射溶瘤病毒联合HAIC(肝动脉灌注化疗)+PD-1治疗晚期
该病例为72岁女性,经诊断为IVb期胆囊癌,随后采用瘤内注射H101+PD-1+HAIC、PTCD+胆道支架植入术,并予
大咖汇聚,共话前沿
讨论环节,多位专家就如何更好地采用联合疗法治疗肝胆肿瘤展开探讨。专家们指出,胆囊癌的治疗非常棘手,HAIC治疗胆囊癌的疗效往往不如肝癌和
邵国良教授在总结中表示,第七届肝癌介入与多学科诊疗论坛“另辟蹊径-肝癌生物治疗专题”的召开具有重要意义。随着肿瘤介入学、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的快速发展,新药、新技术也不断涌现,这将对肿瘤治疗的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期待更多学术会议的开展,惠及更多患者。同时也感谢线上线下的专家和企业对会议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