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9 11:53:35来源:医脉通阅读:12次
医脉通整理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2022年1月14-16日,第二届中国血液学科发展大会以线上形式召开。本次会议以“强基础、重临床、促转化——构筑血液学创新发展新生态”为主题,众多血液学界专家、同仁汇聚一堂,共同交流血液学前沿进展,探讨未来发展方向。会上,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朱军教授以“外周
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是一组起源于成熟T细胞的恶性肿瘤,相较于B细胞淋巴瘤,PTCL治疗进展相对滞后。朱军教授介绍道,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数据显示,1996-2015年间,经典型
抗CD30单抗
在2021年EHA会议上,英国公共卫生局(PHE)公布了BV单药治疗复发难治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R/R ALCL)患者的生存数据,结果显示患者生存获益显著,2年OS率为46.6%,二线治疗2年OS率为50.3%,三线治疗2年OS率为29.7%。那么BV一线治疗PTCL患者的疗效如何?ECHELON-2研究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安慰剂对照、双盲、开放性、全球III期试验,纳入了CD30表达>10%的患者(n=452),患者被随机(1:1)分配接受BV联合CHP方案治疗或CHOP方案治疗,短期疗效分析显示,总缓解率(ORR)分别为83%和72%(p=0.0032),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68%和56%(p=0.0066);远期疗效分析显示,BV+CHP组无进展生存期(PFS)显著获益(48.2个月 vs 20.8个月),死亡风险降低34%。朱军教授表示,如果BV的药物价格有所下降,中国患者的可及性越来越高,相信越来越多的BV应用会进入PTCL的一线治疗,惠及更多患者。
HDAC抑制剂
PD1单抗
朱军教授介绍道,目前,PD1单抗治疗PTCL基本处于小样本、单药、单臂研究的尝试阶段,部分研究因为毒副反应风险或者疗效不佳而提前终止。但PD1单抗在中国的可及性较好,目前,多项应用PD1单抗治疗未获批的淋巴瘤或实体瘤的研究正在进行相关尝试和探索。
JAK抑制剂
朱军教授表示,JAK抑制剂也有望在T细胞淋巴瘤中发挥作用,AZD4205是一种口服、高选择性的JAK抑制剂,半衰期为50小时,2020年3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启动R/R PTCL的I/II期多中心开放单臂剂量递增研究,期待其出色的临床结果。
PI3K抑制剂
PI3K(磷脂酰
XPO1抑制剂
核输出蛋白1(XPO1)抑制剂塞利尼索目前已在国内获批用于复发难治性
总结
最后,朱军教授表示,目前淋巴瘤诊疗进入新时代,需要积极探索规范化诊疗新模式,推进多学科专科化发展,提倡新的药物临床试验,此外,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治疗的效价比问题也值得关注。
朱军 教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党委书记,大内科主任,淋巴瘤科主任
博士生导师,主要专注于恶性淋巴肿瘤诊断治疗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理事会常务理事
中国希思科基金会副会长
中国抗淋巴瘤联盟主任委员
中国老年学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CACA) 肿瘤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抗癌协会副理事长
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