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20 09:45:53来源:医脉通阅读:15次
近年来,血液肿瘤的治疗策略日新月异,在理论和临床实践方面都取得了诸多进展。如今大部分B细胞淋巴瘤患者都能得实现长期生存,但目前仍然面临着无法治愈、复发率高的治疗困境,患者的治疗需求亟待满足。立足临床需求,聚焦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进展,医脉通特别邀请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李玉华教授和广东省人民医院李文瑜教授接受采访,分享在新药时代下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策略。
医脉通:请您结合临床经验,谈谈我国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现状?
李玉华教授:自20世纪90年代末
李文瑜教授:近年来B细胞淋巴瘤发病率逐年增高,在过去15年中,中国抗淋巴瘤新药临床试验取得了长足发展,患者有了更多的治疗选择,但是生存情况仍然亟待改善。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新发
医脉通:如您所说,众多新药的出现已经极大地提高了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往往会出现复发,最终导致难治几率加大。如何改善复发/难治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疗效及生存同样是当下的研究热点,请您分享一下B细胞淋巴瘤复发难治方面值得关注的进展?
李玉华教授:以最常见的惰性淋巴瘤FL为例,国外研究显示虽然FL患者的总体预后较好,但是仍有20%启动一线治疗后2年内进展或复发(POD24),10%-70%FL患者病程中向高侵袭性淋巴瘤转化,每年转化率为3%,这两类患者预后均差。中国患者POD24的发生率较西方可能更高,近日《临床血液学杂志》发表的一篇国内单中心分析显示,有24.1%的FL患者在2年内会复发进展,新药时代下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方案较之前单纯的放化疗时代已经得到大大改善,但仍然需要重视复发难治这一问题。
提高复发患者的缓解率和生存结局也是当前探索新型治疗方案的主要方向之一。LYSA Ⅱ期临床研究评估了奥妥珠单抗(GA101)+
李文瑜教授:奥妥珠单抗联合
医脉通:诸如CLL14研究等也为慢性淋巴细胞
李文瑜教授:在CLL治疗领域,近两年主要聚焦于BTK抑制剂、BCL-2抑制剂、PI3K抑制剂、新型人源化抗CD20单抗奥妥珠单抗,既往CLL/SLL都是终身服药,虽然疗效较好,但是真实世界的患者往往因不良反应导致停药,生存状况往往不如临床试验,因此十分期待未来CLL固定疗程在真实世界的广泛应用。
CLL14研究的最新疗效和安全性数据显示,固定疗程的维奈克拉联合奥妥珠单抗方案与
医脉通:请您分享一下奥妥珠单抗的临床应用经验,并谈谈您对于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有何展望?
李玉华教授:奥妥珠单抗今年在中国首个获批的适应症是FL,但该药在国外已经应用8年,疗效和安全性均展示出明显获益。目前我科室已经有2例患者进行了奥妥珠单抗输注,输注过程安全性良好,目前这2例患者还在疗效评估,结合既往奥妥珠单抗相关研究在疗效上的显著提升,相信以奥妥珠单抗为基础的治疗方案能够成为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治疗优选。
可及性与规范化使用同步,自奥妥珠单抗获批后,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淋巴瘤专家委员会就着手启动《奥妥珠单抗临床用药指导原则中国专家共识(2021年版)》的制定,综合考虑现有国内外临床研究证据和我国临床实践,从作用机制,用法用量和有效性研究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解读,共识发布当月,奥妥珠单抗纳入新版国家医保,使药物可及性大大增加,有望帮助患者实现临床获益最大化。
李文瑜教授:目前对淋巴瘤的药物研究主要集中在表面抗原的靶向治疗、淋巴瘤细胞发病的信号通路、免疫微环境的调节等方面。为提高生存期和耐受性,FL的治疗模式已逐步聚焦于靶向、免疫药物,越来越多的初治患者从一线治疗中获得治愈,R/R患者也拥有了更多选择和尝试的机会,“无化疗”时代指日可期。现在CAR-T细胞治疗的缓解率也很高,但后续的复发问题也需要考虑结合新药物,联合使用奥妥珠单抗维持治疗也是可探索的方向。
除了惰性淋巴瘤,临床医生也很关心侵袭性高的DLBCL。省级三甲医院DLBCL病例数占淋巴瘤总数的30%-40%,县/市/区级医院可能会更高。现在大家关注的CAR-T细胞治疗,针对复发难治DLBCL有30%-40%的患者能根治,此外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和双特异性抗体也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多项临床试验都在国内如火如荼地开展,相信未来两年抗肿瘤新药会呈现爆发式增长,让更多淋巴瘤患者获得长期生存、提高生活质量。
李玉华 教授
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后)研究生导师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血液科科室主任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
中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专家
中国抗癌协会第四届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细胞治疗学组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国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
广东省医师协会血液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女医师协会血液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免疫学会临床免疫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药学会第十七届理事会血液科用药专家委员会常
李文瑜 教授
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医学博士
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中心淋巴瘤科行政主任
广东省女医师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肿瘤内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广州市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州市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美国血液协会会员
CACA青年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