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27 10:57:13来源:医脉通阅读:13次
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本文作者:司徒伟基,张磊,苏舒,黄志威
导读
国外一些国家已经在探索全民乙肝筛查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但我国作为全球乙肝疾病负担最重的国家过去还未进行此类研究。因此本文结合西安交通大学、香港大学/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及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医学院的学者,近期在国际权威医学期刊The Lancet Global Health(影响因子26.763)上在线发表了题为"中国慢性HBV感染普查的成本效益经济学评估"的研究,对开展中国全民乙肝筛查的必要性和成本效益进行科学阐述。重点发现如下:
为什么需要在中国实施乙肝全民筛查?
中国目前拥有全球最多的慢性乙肝感染人数,据估计中国乙肝感染者约为全球三分之一。慢性乙肝如缺乏病情控制,可以导致
因此,在中国开展大规模筛查可能有助于提高这些高危人群的HBV诊断率,对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的2030乙肝目标有积极作用,但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如何制定筛查策略才是经济可行的值得谨慎决断。本研究通过模拟多种场景,旨在为全国成年人群推荐最具成本效益的HBV筛查策略,帮助有关决策部门合理分配用于预防和治疗慢性乙肝的预算。
最具成本效益的HBV筛查策略:针对18-70岁人群采用“两对半”检测
本研究构造了马尔可夫决策树模型,该模型设置了从乙肝病毒携带者到乙肝相关死亡等一共十一个疾病状态,每个状态都有概率迁移到下一个状态或者停留在自身状态。该研究比较了四种乙肝筛查方式,针对中国18-70岁划分的15个年龄组,和不同筛查年份(分别起始于2021,2026和2031)的健康收益。该模型包含了180个筛查场景并模拟了十万人群(18-80岁队列)从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进程到其他疾病如肝硬化和肝癌的过程。该研究之后评价慢性乙肝病毒感染人群筛查在不同场景下的成本效益,最终确定最优化的全人群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筛查策略。该模型同时进行了敏感性分析以确保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这合计180个策略中,该研究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作参考,设置政府支付意愿,发现尽快对18-70岁人群采用“两对半”(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检测为最佳策略,而且每个筛查场景相对于当前情况都是具有成本效益。但如果筛查延迟启动,每增加一个质量调整寿命年(QALY)的成本会从现在的116,270¥元(图1),逐渐增至2026年的128,269¥元,或2031年的146,954¥元(图2),而且筛查不会在年轻年龄组(如18-40岁)维持现有成效。
图1 如果现在进行乙肝筛查,每增加一个QALY的成本为116,270¥元(18,295美元)
图2 如果延迟乙肝筛查到2031年,每增加一个QALY的成本会增至146,954¥元(23,123美元),对年轻组别(如18-40岁)会失去效益
同时,尽快开展全民筛查能将乙肝诊断率推高至86.8%,增加治疗率,也能减少最多的乙肝相关死亡,最高可达到3,460,000人。就算减低设置支付意愿以反映个别省市GDP,对18-70岁人群进行筛查仍为最佳策略。
专家评论:值得进一步思考的六大问题
针对本文,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崔富强教授在期刊的回应社论写道:“HBV筛查可视为一个具有成本效益的方案以达到世界卫生组织2030目标,并将带来许多好处,包括预防HBV感染和及时治疗感染者。”但是他也同时提出六点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一: 全民筛查若实际实施应在哪个地点进行,如何进行?
二: 乙肝全民筛查对国家政府的收益有多大?
三: 乙肝筛查后是否可以进一步结合一些定期体检以提高健康经济效益?
四: 如此大规模的筛查需要培训专业人员,群众对乙肝感染的了解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后续治疗也需要更好的管理。
五: 中国对乙肝的患者的歧视在某些欠发达地区依旧存在,群众对全面筛查也许会有恐慌心理。
六: 筛查后现有医疗系统是否有能力对患者进行后续随访治疗?
此外,崔富强教授还建议现行针对新生儿的疫苗政策可扩大到医务人员及未注射乙肝疫苗但家庭成员有乙肝感染史等相对易感人群,并作为全民筛查后续的支撑策略。
总结
综上,中国在未来十年内对18-70岁人群进行乙肝筛查具有成本效益。根据中国不同地区的预算水平可选择低成本的策略。无论哪种策略,较中国当前现实状况比较,都具有成本效益,越早开展全民筛查收益越大。本文采用详尽的场景设置,能较好地为决策部门提供依据,给出乙肝诊疗的新思路,减低乙肝对中国的沉重健康负担。
但是,全民乙肝筛查策略也许只是迈出中国通往2030消除乙肝目标的第一步,后续如何和治疗随访携带者定期体检结合起来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专家介绍
司徒伟基 教授
司徒伟基教授,医学博士,现为香港大学内科学系肠胃肝脏科临床教授,肝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香港大学)主要研究员,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消化内科主管。已发表210余篇论文,包括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于Lancet、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Lancet Global Health、Journal of Hepatology、Gut、Hepatology等期刊的论文,主持数项香港特区政府重大研究基金项目。2013年由香港医学专科学院授予杰出青年院士奖,2016-2017年被授予香港大学杰出年青研究员奖,2017年被授予广东省卫计委杰出青年医学人才,2018年获得亚太消化病周协会颁发Asia-Pacific Disease Week Emerging Leader,2019年被授予香港内科专科学院
张磊 博士
张磊博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澳传染病联合研究中心主任。具备交叉学科研究背景,通过前沿跨学科的定量研究方法研究传染病及慢性疾病的流行模式,取得相当的学术成果:目前在Lancet ID、Lancet GH、Lancet HIV、Genetics in Medicin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苏舒 博士
苏舒博士,西安交通大学助理教授,于2018年在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2019年10月入选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青年优秀人才A类人才。主要研究兴趣在高危人群的传染病干预评价领域,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取得硕士学位后,先后在印度AVNI和中国国家疾控中心进行研究工作,参与了世界卫生组织母婴
黄志威 医生
黄志威医生,家庭医学领域公认的世界领先者,积极参与了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家庭医生组织,加入了世卫组织艾滋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