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27 09:30:04来源:医脉通阅读:13次
医脉通整理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
ALL是儿童最常见的血液病之一,尽管ALL的研究和治疗都比较成熟,但是相关研究仍占据了
儿童ALL诊断方面的研究聚焦于肿瘤免疫微环境和多组学分析两个方面。有多篇文章从异常免疫微环境角度,探讨了儿童ALL耐药或预后的相关机制。在儿童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方面,一项研究(ASH 703)探索了T细胞免疫与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显示,Ph
2021 ASH有关儿童ALL诊断的另一重磅成果是在多组学分析方面。Aflac癌症和血液疾病中心首次公布了儿童白血病+免疫微环境单细胞转录组图谱(ASH 3488,图1),费城儿童医院展示了儿童正常造血发育单细胞图谱构建和白血病单细胞转录组参考图谱(ASH 3265,图2)。这两项研究的展示,为儿童白血病的多组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基础数据资料,也帮助国内临床医生了解了国外儿童白血病的研究方法和工具。
图1
图2
除了诊断方面,2021 ASH中有关儿童ALL治疗的研究也是成果丰硕,主要集中在CAR-T治疗和特殊基因型ALL的治疗方面。来自国内陆道培医院的研究(ASH 473)使用CD7 CAR-T治疗复发/难治(R/R)T-ALL,患者中位年龄17岁(范围 3-42岁),大部分(12/14)患者获得很好的缓解,获得了
2021 ASH展示了在儿童AML方面的大量成果,竺晓凡教授选取与国内AML治疗相关的几项研究进行分享。
既往研究显示,多种基因融合与AML患者预后不良有密切关系,有关(6;9)(p23;q34)/DEK-NUP214融合的研究(ASH 519)发现,这类AML患儿通过早期造血干细胞移植,能够提高疗效,另外一项研究(ASH 609)也发现,早期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能改善KMT2A-PTD融合AML患儿预后。
在新的治疗方案方面,一项单中心研究(ASH 2342)的结果显示,FLAG-Ida方案在AML患儿中显示出良好的耐受性和疗效,无病生存(EFS)率和总生存(OS)率分别为73±9%和80±8%,可以被推荐作为儿童AML一线治疗方案。
在AML的基础研究中,发现两个与AML预后相关的标志物。一是CD34,其表达水平与KMT2A融合型AML患儿预后相关,如果白血病细胞CD34表达减弱,这类患者预后较差。另一种是组蛋白甲基化转移酶(EZH2),其可能与肿瘤免疫逃逸有关,未来有望成为新的治疗靶点。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目前,有关儿童MDS研究较少,竺晓凡教授引用了一篇来自MD Anderson癌症中心的成人MDS单中心回顾性研究(ASH 3687),表示年龄偏低的MDS患者常继发于骨髓衰竭性疾病或与治疗相关,此外,MDS与GATA2基因突变、范可尼贫血等也有关系。这项研究成果提醒医生在儿童MDS临床治疗中须密切关注疾病的发展。
因儿童造血骨髓容量相对多于成人,骨髓造血功能代偿能力也比成人强,这导致儿童AA的发病机制、诊疗措施等与成年人大相径庭,2021 ASH在这些方面取得不错的进展。
国内两项研究针对AA发病机制中存在的难题进行了解释。一项研究(ASH 2183)分析了AA患儿外周血中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和影响Treg水平的因素,结果显示,儿童AA的STAT5不充分磷酸化抑制BLIMP-1表达,从而导致Treg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儿童,这可能是AA发病机制之一。另一项研究(ASH 1114)分析了Toll 样受体-4(TLR4)在严重再生障碍性贫血(SA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结果显示TLR4、PKM2表达水平升高,促使SAA患者的巨噬细胞焦亡,增强CD8+ T细胞的杀伤功能,从而引发SAA。
在AA治疗方面,一项体外模型的研究(ASH 1123)为儿童AA治疗带来启示。研究制作了获得性AA的动物模型,发现γ-
此外,一项系列事件报告(ASH 1103)提示,新冠病毒感染可能导致儿童AA和白血病,这些患儿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差,其致病机制与治疗方案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先天性及获得性骨髓衰竭性疾病
先天性骨髓衰竭除了范可尼贫血的研究,其他研究很少。竺晓凡教授分享了两项儿童探索范可尼贫血新疗法的研究。在波士顿儿童癌症和血液疾病中心的研究(ASH 1102)中,研究者使用
脐带血移植
脐带血中含有大量造血干细胞,进行脐带血移植(UCBT)是儿童血液病治疗的一个重要方式,2021 ASH UCBT相关研究众多。多项研究结果(ASH 2927,ASH 3964)显示,经过2个疗程的强化治疗,再行UCBT,患儿能获得更好疗效。UCBT也可作为造血干细胞移植失败后的挽救方法(ASH 1785)。
尽管UCBT能让血液病患儿获得更好疗效,但脐带血移植后的严重并发症急性
对已发生GVHD的患儿,目前临床上常见的治疗药物是激素或抗组胺药,但部分患儿出现激素抵抗型GVHD(SR-GVHD),大大影响了药物治疗GVHD的疗效。2021 ASH上多项研究对此难题提出了新的治疗方案。部分研究提出,相较于最佳可用疗法(BAT)和血浆置换,芦可替尼用于治疗慢性GVHD,患儿症状缓解更快,持续时间更久,可以大大降低糖皮质激素的用量(ASH 3909,ASH 3905,ASH 1805,ASH 3899)。新药JAK1抑制剂Itacitinib的应用也可以获得较好的反应(ASH 100)。
总结
2021 ASH会议上儿童血液病的研究成果众多,通过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和部分成人血液病诊疗经验,不断为临床上儿童血液病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基因学、遗传学、生物细胞学等多方面的研究进展,将会对儿童血液病未来诊疗的突破助益良多。
竺晓凡 教授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儿童血液病诊疗中心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小儿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天津市医学会儿科分会血液学组主委
天津市小儿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中华儿科杂志》、《中华血液学杂志》、《中国当代儿科杂志》、《中国实用儿科杂志》、《国际儿科学杂志》等杂志编委。
承担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多项。荣获天津市自然科学一等奖、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五洲女子科技奖、宋庆龄儿科医学奖等奖项。
发表论文百余篇,近五年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Nature Genetics》、《JAMA Oncology》、《Nucleic Acids Research》、《Blood》、《BMC Med Genomics》及《Experimental Hematology》等发表论文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