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淋巴瘤新疗法日新月异,权威专家共话药物输注规范化管理,《CSCO淋巴瘤药物输注规范指南》编纂工作组正式成立!

2022-01-27 09:14:44来源:医脉通阅读:15次

淋巴瘤是全球十大高发肿瘤之一,近年来我国淋巴瘤发病率呈持续增长态势。然而,中国地域辽阔,各地区之间的诊疗水平差异较大,为整体提升全国临床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与临床实践应用能力,《CSCO淋巴瘤药物输注规范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撰写工作组正式成立,并于2022年1月19日,开展撰写启动会暨专家组沟通会。疫情当下,40余位国内淋巴瘤领域专家组成员云端相聚,共同探讨淋巴瘤药物输注规范,相信随着药物输注规范化的不断推进,能全面提升我国淋巴瘤的整体诊疗水平。


图片23.png


会议伊始,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所长马军教授进行主席致辞,表示随着淋巴瘤治疗药物的不断发展,临床亟需新的药物输注规范。此次《指南》的撰写由中国临床肿瘤协会(CSCO)护理学组全程管理工作组负责。随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颜霞教授对《指南》制定的临床背景、输注前评估项目、输注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以及中国淋巴瘤药物输注护理专业发展的困境等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


规范输注,专业护理,助力新药时代的淋巴瘤全程管理


淋巴瘤的全程管理真正走向规范化和个体化,不仅需要血液科、病理科、放疗科、介入科等学科医生的参与,还需要护理专业的全程参与。目前淋巴瘤新药层出不穷,如单克隆抗体(mAb)、双特异性抗体(BsAb)、抗体偶联药物(ADC)、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疗法以及各种免疫化疗药物等,这些药物的治疗方式纷繁复杂,输注方式包括静脉注射、皮下注射,既有长时间输注又有短时间输注,输注后的不良反应也不尽相同,需要不同的应对策略。在目前淋巴瘤药物输注的临床规范操作中面临着输注前评估项目多、药物输注方式多、输注后的不良反应复杂,输注后患者管理难度大等护理方面的挑战。


全面评估,规范操作,淋巴瘤药物输注的管理策略


在淋巴瘤患者静脉输注的日常管理中,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评估。一是对治疗方案的评估,这也是目前临床中较为缺失的部分。治疗方案的评估包括输液目的、输液疗程、输液速度、药物性质(PH值、渗透压)等。其中对药物PH值、渗透压的评估有助于降低静脉炎、静脉血栓等合并症的发生率。二是对患者情况的评估,包括患者病程、年龄性别、活动情况、配合情况、皮肤状态等方面。


在临床实践中,往往重视与操作相关的评估,而忽略了对患者全身状态、治疗方案、药物反应、症状体征等方面的评估,从而导致并发症的发生、增加患者痛苦程度和经济负担,严重者甚至导致治疗中断、影响整个生命周期。因此,需要制定系统的方法,在输注前进行全面评估。


全面评估后,还需进行输液工具以及穿刺部位的选择。输液工具的选择主要考虑工具类型、导管型号、导管材质等方面,穿刺部位的选择主要考虑皮肤状况、静脉弹性、静脉直径、静脉能见度、静脉穿刺难易度等方面。在穿刺过程中的准备工作,如消毒剂的选择、消毒方法的选择、局部麻醉等都需要重点关注。在操作方面,在选择外周静脉的情况下,需重点关注穿刺角度、无菌技术;在选择中心静脉的情况下,需要对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中心静脉导管(CVC)、输液港(PORT)等方式进行合理的选择,并重点关注后续导管的维护。以上均为《指南》未来撰写中将涉及到的重点内容。


梳理循证,总结经验,完善输注后反应管理流程


淋巴瘤免疫、细胞治疗输注药物层出不穷,利妥昔单抗、奥妥珠单抗、维泊妥珠单抗、CAR-T细胞疗法等药物在为患者带来获益的同时,也为临床的治疗和护理带来了诸多挑战。尤其是对输液相关反应(IRR)的管理与评估,是未来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


不同治疗药物IRR的常见表现各不相同,对常见IRR的预见性评估,有助于提高临床处理的反应度,降低患者合并症的发生率。近年来,美国国家癌症研究院(NCI)的常见不良事件评价标准(CTCAE)5.0版得到了广泛应用。对于淋巴瘤专业的护理人员来说,应重点关注药物毒性反应的常见症状,通过全面的评估观察,及时发现一些严重不良反应的前驱症状,并通过及时有效的症状管理,帮助患者应对症状困扰、改善生活质量。


目前在临床使用新药治疗的过程中,对患者不良反应的症状管理缺乏循证依据。因此需通过循证、护理经验总结、患者体验访谈等方式,构建特异性症状评估工具,形成患者自我报告工具(PRO),用于总结患者用药后的症状变化轨迹,最终将常见不良反应的症状处理经验总结成指南规范,指导临床工作。


集思广益,医护协作,《指南》编纂正稳步推进


目前中国淋巴瘤药物输注护理专业的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输注环节质量规范及风险管理、输注方案的选择及相关因素的影响、在细胞治疗过程中如何体现护理价值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本次会议中,与会专家也对《指南》的内容及细节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提出增加对护士的培训和教育、化疗方案输注顺序等建议。


图片1.png


自2021年11月28日启动《指南》的编纂,目前已完成前期的准备工作,工作组也于2022年1月19日正式成立,在马军教授、朱军教授、颜霞教授三位主席的带领下,以及陆箴琦教授、覃慧英教授、濮益琴教授的指导下,《指南》由编纂委员马淑玲、李娟、朱霞明、赫洋、贺瑾、郭彩利、谢洪琼、兰大华、孙佳等护士长们共同撰写,并由金洁教授、黄晓军教授、胡豫教授、吴德沛教授、宋玉琴教授、李建勇教授、赵维莅教授、曹军宁教授、黄慧强教授、张会来教授等临床顾问进行审阅。《指南》将于2022年3月-6月进行四轮撰稿及临床专家审稿,并于2022年7月CSCO年会期间发布,后期计划开展全国巡讲以及区域巡讲。


最后,马军教授进行了会议总结,提出近年来淋巴瘤亚专科的蓬勃发展,正是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努力的结果。而指南和共识是未来淋巴瘤亚专科创新和发展的基石。《CSCO淋巴瘤药物输注规范指南》后续的细化和完善工作应注重实用性,期待正式公布后能够真正惠及患者,并进一步推进淋巴瘤规范化诊疗的建设。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