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08 20:15:00来源:医脉通阅读:16次
作者:杨夏 洪云川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本文为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病例回顾
患者男性,63岁,主因“间断
现病史:患者于入院前2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咯血,每日量约30ml,无胸痛、咳痰、呼吸困难、皮肤粘膜出血、
既往史:“
个人史:吸烟史10年,平均10支/日,已戒烟30年。否认酗酒史。无工业毒物、粉尘、放射性物质接触史。
家族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
2021.7.5 胸部CT:左肺上叶钙化为主结节影,肿瘤性病变待除外,左肺上叶微结节。
2021.7.11 胸部CT增强:左肺上叶钙化性结节影,边缘多发短毛刺影,考虑陈旧性病变继发瘢痕恶变待除外,左肺上叶微结节。
入院查体:体温 36.4℃、
辅助检查:入院后完善胸部CT强化(图2)。
进一步完善气管镜检查:大气道、左主支气管、左上叶尖后段、左下叶基底段可见新鲜血迹(左上叶尖段为著)。镜下未见肿物。肺泡灌洗液NGS:肺炎链球菌(检出序列数:3),黄曲霉(检出序列数:14),人鼻病毒A型(检出序列数:1)。BALF x-pert:(-)。BALF GM:3.14(≥1为阳性)。
治疗:入院后患者间断咯血,予止血治疗,患者既往抗生素治疗貌似有效,给予莫西沙星抗感染,辅以化痰、控制血糖等治疗。根据辅助检查结果加用伏立康唑抗真菌治疗。
进一步治疗:患者胸部影像学不能除外
最终诊断为:侵入性肺曲霉病、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2型糖尿病。
讨论
侵入性非曲霉菌病(IPA)发生于严重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尤其是因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化疗或免疫抑制治疗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根据传播途径可分为:血管侵袭和气道侵入性,在同一患者中二者可以共存。
血管侵袭性曲霉菌病(AGIA)组织学特征是真菌菌丝侵入中小型血管,导致血栓形成和血管闭塞,随之发生组织坏死和全身性扩散。早期IPA可表现为小结节和/或小的胸膜楔形改变,周围有磨玻璃光晕(晕征),晕征代表肺泡出血(高峰5天)。随着疾病的进展,结节可能会出现空洞,坏死的薄壁组织会从邻近的肺部分离,形成类似于曲霉菌中所见的空气新月形(10-15天),形成被认为是典型的血管侵袭性曲霉菌病。
气道侵袭性曲霉菌病为曲霉孢子的大量吸入,菌丝在支气管黏膜上生长,引起急性气管-
目前很少有报道以“钙化”为主要表现的IPA病例,曾有学者认为黑曲霉感染特征之一是通过病理检查检测到的草酸钙晶体的存在(1)。另外研究认为ABPA患者中存在较多比例的粘液嵌塞伴高密度(钙化),文献报道接近50%的患者可以出现这样的表现,但实际临床遇到的比例并不高。
目前检测真菌的传统方法包括直接镜检、培养和组织病理学诊断,但这些方法存在诊断时间长、敏感度或特异度低、延误诊断患者病情等问题。半乳甘露聚糖(GM)作为曲霉菌细胞壁上的一种热稳定的多糖,在曲霉菌感染早期就可以从血液中检测到。研究表明,BALF-GM试验诊断肺曲霉病的敏感度高于血清GM试验。随着二代测序(NGS)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普及,将BALF GM试验联合NGS共同应用时,结果可信度明显增加。在本病例中我们也可以看到BALF GM试验、NGS结果与病理结果完全一致。
思考
临床上以钙化为主伴边缘多发短毛刺影结节影,考虑肿瘤性病变前需要排除特殊病原菌感染可能。临床上肺泡灌洗液GM试验和肺泡灌洗液NGS联合应用在侵入性肺曲霉菌病的诊断上具有指导价值。
参考文献
1.Edson Marchiori, Bruno Hochhegger, Gláucia Zanetti. Calcified intracavitary mass: a rare presentation of aspergilloma. J Bras Pneumol. 2019 Mar 25;45(2):e20180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