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13 09:11:00来源:医脉通阅读:17次
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是
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定义为LVEF≥50%)和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EF,定义为LVEF<40%)相比,HFmrEF这一类别在很大程度上尚未深入探索。近日,Nat Rev Cardiol发表的一篇综述探讨了HFmrEF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预后和潜在治疗。本文整理了其中的一些观点,以飨读者。
HFmrEF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
HFmrEF在心衰患者总人群中占10%~25%,可能低于HFpEF。然而HFmrEF可能被漏诊,考虑到LVEF测量的误差和变异性,以及与HFrEF患者相比HFmrEF患者的症状较轻,导致临床医生易漏诊。而如果将HFmrEF定义为LVEF范围在41%~49%而非40%~49%,则诊断为HFmrEF的患者数量会更少。
HFmrEF的临床特征和表型分析尤为重要,通常被定义为中间型(倾向于术语“中间值”)——这种分类较为直观,或被定义为HFrEF的一种较温和的形式(倾向于术语“轻度降低”)——因为与HFrEF在临床和治疗反应方面有一些明显的相似之处。大多数数据表明,HFmrEF相对于HFpEF更接近HFrEF表型。图1所示为HFmrEF、HFrEF和HFpEF的一些区别。
图1 HFrEF、HFmrEF和HFpEF的临床表型、病因特异性结局风险和治疗效果对比
备注:RAS,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MRA,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ARNI,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SGLT2,钠-
HFmrEF的预后及治疗
在观察性和大型登记研究中(如图2所示),HFmrEF或HFpEF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低于HFrEF患者,但其非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与HFrEF患者相似或更高。
图2 主要登记研究和随机对照试验中,不同LVEF心衰患者的结局
在一些报道中,HFrEF的全因死亡率高于HFmrEF和HFpEF,HFmrEF为三者最低。在CHARM研究中,HFmrEF患者3年随访期间的全因死亡风险约为15.8%,与登记数据(1年为7%~34%)的估计值相比明显更低。此外,HFmrEF或HFpEF患者因心衰死亡或住院的风险低于HFrEF患者。
目前尚无专门针对HFmrEF的干预试验。一些大型、基于注册的研究表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和β受体阻滞剂可能对HFmrEF患者有益。RAS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和MRAs一直是HFrEF药物治疗的基石;ARNI和SGLT2抑制剂也被证明在HFrEF中有效。登记数据显示,HFrEF的药物使用率在HFmrEF患者人群中较高。此外,在HFmrEF患者中,利尿剂的使用率也很高。这些发现表明,在临床实践中,HFmrEF患者可能经常像HFrEF患者一样接受治疗,或这些患者中的大部分已从HFrEF改善,在这种情况下,治疗应继续进行。
影像学技术在HFmrEF表型中的应用
心脏MRI的心肌组织特征是不明原因心衰患者常规诊断检查的一部分。近期研究表明,心脏MRI对LVEF>40%患者尤为重要。此外,钆延迟强化(LGE)被认为是HFrEF
通过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分析评估心肌应变,尤其是整体纵向应变(GLS),是一项与LVEF互补的新兴技术,可用于量化心室和心房收缩与舒张功能。
在精准医学的时代,生物标记和蛋白质组学标记可能有助于进一步突出LVEF分类的差异。急性心衰的多种生物标志物方法表明,HFmrEF患者具有介于HFrEF(心脏牵张)和HFpEF(炎症)之间的中间型特征。在LVEF表型中,蛋白质组学的变异性较高,而中间型的蛋白质组学异质性较差,更像HFpEF而非HFrEF。
HFmrEF与其他心衰类型的转换
研究发现,由于急性事件(如缺血性事件),一些HFmrEF患者可能会从LVEF保留过渡到LVEF降低,相反,一些HFmrEF患者也可能在接受药物、器械或抗缺血介入治疗后从LVEF降低恢复到LVEF保留。在HFmrEF患者中,大约分别有37%和25%的患者转为HFrEF和HFpEF,而在HFrEF或HFpEF患者中,分别约有16%和21%的患者转为HFmrEF。
既往证据表明,一些因素与LVEF增加(如女性、
结 语
HFmrEF在心衰患者总体人群中的患病率为10%~25%,在某些方面(如缺血性心脏病的高患病率方面)更类似于HFrEF。HFmrEF或HFpEF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低于HFrEF患者,但其非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与HFrEF患者相似或更高。已有循证证据表明,对HFrEF患者有效的药物或可对HFmrEF患者有效。这些论点支持当前将HFmrEF重新定义为射血分数轻度降低的心衰,而非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衰。
文献索引:Savarese G, Stolfo D, Sinagra G, et al. Heart failure with mid-range or mildly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J]. Nat Rev Cardiol. 2022 Feb; 19(2): 1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