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16 09:32:11来源:医脉通阅读:11次
医脉通整理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自使用依据风险分层的多药联合化疗以来,前体B细胞
近年来,CAR-T免疫细胞疗法的问世为这类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Tisagenlecleucel是一款靶向CD19 CAR-T细胞疗法,既往研究结果显示其对R/R BCP-ALL儿童及AYAs患者显示出有前景的临床疗效;然而,30-50%的患者仍会面临复发。Tisagenlecleucel治疗后患者CD19阳性(pos)与CD19阴性(neg)复发的相关因素目前尚不明确。基于此,有研究者分析了Tisagenlecleucel治疗R/R BCP-ALL患者后,CD19pos与CD19neg复发的相关因素。
研究方法
该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了51例接受Tisagenlecleucel输注的儿童和AYA R/R B-ALL患者。Tisagenlecleucel输注是在基于
研究结果
患者和疾病特征
该研究在2016年4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共有56例符合条件的患者接受了单采,最终51例患者接受了Tisagenlecleucel输注,从单采至输注的中位时间为67天(范围:41-162天)。输注时,患者中位年龄为17岁(范围:1-29.2岁),中位既往治疗线数为3线(范围:1-6线)。在7例患者(14%)中发现了定义为KMT2A重排、t(17;19)/TCF3-HLF、t(1;19)/TCF3-PBX1、单体型/亚二倍体(<44条
表1:患者疾病特征
CRS和神经系统事件
研究结果显示,共有30例(59%)患者在Tisagenlecleucel输注后发生了CRS,中位时间为4天(范围:1-12天)。18例患者(35%)需要进行重症监护室(ICU)管理,中位时间为4.5天(范围:1-9天)。发生CRS患者的具体分级如下:1级11例,2级9例,3级9例,5级1例;13例(25%)患者使用了皮质类固醇(CTC)和/或抗细胞因子抗r-IL6或IL6单克隆抗体,其中11例接受了CTC,12例接受
患者结局相关因素
该研究共49例在28天时可评价,ORR为96%,其中36例患者为CR,13例患者为CRi。在CR/CRi患者中,8例患者在28天时为MRD阳性。
Tisagenlecleucel输注后中位随访15.5个月时,患者18个月累积复发率(CIR)、无事件生存(EFS)率和OS率分别为51%(95% CI 37%–68%)、44%(95%CI 28%–59%)和74%(95%CI 57%–85%)(详见图1)。
图1:患者输注Tisagenlecleucel后CIR、EFS及OS情况
在本研究队列中,年龄作为连续变量,高风险基因突变与患者的CIR、EFS或OS不相关(表2)。既往接受Allo-HSCT与任何这些结局变量均不相关。在LD前白血病肿瘤负荷的不同因素(LDH、BM原始细胞百分比、MRD水平)中,BM原始细胞>50%与CIR风险升高(SHR 2.73,P=0.03)、EFS(P=0.008)和OS(P<0.001)缩短显著相关。多变量分析显示,发生CRS、未达MRD缓解和BCA丧失与CIR增加相关,LD前BM原始细胞>50%与OS缩短相关。
表2:与CIR、EFS、OS相关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CD19neg与CD19pos复发的相关因素
LD前高疾病负荷(MRD≥10-2,P=0.03)和28
图2:与患者CD19neg与CD19pos复发的相关因素
与BCA相关的因素
在整个队列中,大部分BCA丢失发生在1年前,随访2年后仅有1例晚期事件。3、6和12个月时BCA丧失的累积发生率分别为33%、48%和55%。至BCA丧失的中位时间为7.7个月。单变量分析显示,BCA丧失的唯一预测因素是LD前MRD<10-2(P=0.03)(图3)。
图3:LD前肿瘤负荷对BCA丧失(L-BCA)的影响
研究结论
该研究结果提示,LD前高肿瘤负荷对接受Tisagenlecleucel的R/R BCP-ALL患者结局产生不利影响。Tisagenlecleucel输注后28天时可检测到的MRD和BCA缺失与CD19neg及CD19pos复发风险增加相关。
参考文献:Marie-Emilie Dourthe , Florence Rabian , Karima Yakouben, et al. Determinants of CD19-positive vs CD19-negative relapse after tisagenlecleucel for B-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