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流出道室早/室速体表心电图的特点、定位及鉴别

2022-02-17 16:17:10来源:医脉通阅读:11次

室性早搏(简称“室早”)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且好发于心室流出道。射频消融是有效的根治方法。体表心电图定位可有效指导临床射频消融,提高手术成功率,缩短手术时间。那么,流出道室早/室速体表心电图有何特点?该如何进行定位和鉴别?本文对此进行了介绍。

 

室性心律失常的常见起源部位

 

➤流出道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最为常见;

➤右室流出道(RVOT)室性心律失常最为常见;其次为左室流出道(LVOT)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

➤起源于二尖瓣环/三尖瓣环的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也很常见;

➤室性心律失常也可起源于传导分支、心外膜、心室间隔部或游离壁及其他部位。

 

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的鉴别方法

 

RVOT和主动脉窦的解剖关系邻近,起源于邻近部位室性心律失常的胸导联心电图形态极其相似。肢体导联呈现一种Ⅱ、Ⅲ、aVF高大直立的R波。因此,起源于该部位的室性心律失常已经成为体表心电图鉴别的难点。

 

1.欧阳非凡等提出V1导联R波振幅指数和时限指数的方法

 

首先,根据心室流出道心电图的一般特点确定室早、室速为流出道起源;

其次,确定胸导联的移行区位于V2导联;

最后,明确V1导联的R波时限指数≥50%,R波振幅指数≥30%。

 

满足上述条件的室早、室速则起源于主动脉窦,未能满足者起源于RVOT。当患者的心脏无明显转位时,上述诊断与鉴别标准的敏感性高达80%,特异性为79%。

 

 1645085949727071.png

图1 V1导联的R波时限指数和振幅指数的计算方法

注:V1导联的R波时限指数:B/A≥50%;V1导联的R波振幅指数C/(C+D)≥30%

 

2.Naoki Yoshida等提出移行指数的方法

 

首先,分别计算患者窦性心律和室早、室速的胸导联TZ分数;

然后,再用室早、室速时的TZ分数减去窦性心律时的积分,两者差值则为TZ指数的结果;

TZ指数<0分,起源于主动脉窦;TZ指数≥0分,起源于右室流出道。

 

3. Brian P. Betensky等提出V2导联R波比值比的方法

 

2011年,Brian P. Betensky等提出了应用V2和V3导联R波移行比值方法来鉴别左、右心室流出道室早或室速,如图2所示。前瞻性研究(21例)发现其预测LVOT的准确率为91%。

 

 1645085977621804.png

图2 右室流出道/左室流出道室速或室早鉴别流程图

 

 image005.png

图3 V2导联的移行比值公式

V2导联的移行比值= [B/(B+C)VT÷E/(E+F)SR]

 

4.程中伟等提出V3导联R波升支时限结合V1导联R波振幅指数的方法

 

➤室早/室速V3导联R波升支≥80ms,提示起源于左室流出道;

➤室早/室速V1导联R波振幅指数≥0.3,提示起源于左室流出道,否则提示起源于右室流出道。

   

5.楚教授团队实践方法

 

➤判断左右侧:V3导联之前移行代表左侧,V3导联之后移行代表右侧;

➤V3导联移行,根据V1导联R波高度:如果高度大于窦性心律的R波,时间>50%代表左侧;

➤依据心脏解剖,根据部位特点进行更仔细的定位。

 

经典RVOT室早、室速心电图

 

➤经典VAs的RVOT图形是左束支阻滞图形,伴有电轴强烈右偏,Ⅱ、Ⅲ、F导联为大R波,R和L导联QS形;

➤V1导联:V1导联位于身体右前,因此经典RVOT图形上经常表现为QS形(左束支阻滞图形);

➤当起源点位于RVOT后壁(心肌组织较厚)或肺动脉瓣上或附近(位于左侧)时,V1导联可以显示小R波。越靠左V1越R波越高。

 

体表心电图定位

 

1.RVOT各个部位的定位


➤肺动脉瓣附近或以上时(身体左侧),Ⅰ导联为负向波QS形;

➤当位于右侧壁(游离壁),Ⅰ导联为正向(Ⅱ、Ⅲ和aVR导联有切迹);

➤当位于RVOT前壁或后壁时Ⅰ导联为双向波;

➤当V1导联为小aVR波时提示起源点位于肺动脉瓣上或RVOT后壁。

 

2.肺动脉瓣附近

 

➤当起源点位于肺动脉高位时,由于处于身体左侧,因此aVL导联的负向波大于aVR导联。

➤当Ⅰ导联为QS型,则能够推断出靶点位于肺动脉瓣附近或更高处。

 

3.起源点位于RVOT的His束附近

 

➤起源于RVOT His束附近时(更右、更低),aVL导联为等电位线或轻度正向波。即使His束很低,aVR导联仍为负向波。

➤若出现此种标志性图形,应仔细探讨消融或带来的His阻断或RBBB风险。

 

4.右冠窦(RCC)、RCC/左冠窦(LCC)起源


➤RCC位于LVOT的最前面,表现与RVOT室速相同的左束支图形。

➤由于RCC较RVOT前壁更向后,V1导联初始表现为不同振幅和时程的R波。

➤RCC/LCC室速的心电图表现与RVOT后壁室速相似,均有初始R波。

 

5.LCC起源

 

➤起源于LCC的心律失常更向后、向左,更远离V1导联,表现为显著的R波(RBBB图形)。

➤主动脉环位于身体右侧,即使起源于LCC的心律失常的R波不如起源于二尖瓣环或左室内的心律失常明显。

 

资料来源:国家心脏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楚建民. 流出道室早/室速体表心电图特点、定位、鉴别. GW-ICC 2021.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