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17 09:04:59来源:医脉通阅读:16次
医脉通整理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自BCR-ABL1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问世以来,
普纳替尼作为一种口服TKI,已有研究(PACE研究)证明普纳替尼单药治疗CML-BP有效。既往也有病例证明,
研究方法
MMATCHPOINT研究是一项多中心的I/II期研究,纳入的患者均为年龄≥16岁、确诊为费城
研究过程中,患者从FLAG-IDA治疗方案的第1天开始,按EffTox推荐剂量服用普纳替尼30mg/d,至第28天。若FLAG-IDA周期结束后血液学恢复,说明普纳替尼可连续给药超过28天。若患者经治疗未出现疾病缓解,则将普纳替尼剂量增至45mg/d,若出现药物毒性反应,则减至15mg/d。
该研究在基线时以及每个治疗周期的第1、2、3、4、5、8、15、22和28天时进行随访,若达到恢复期,则改为每周一次随访。该研究也定期评估患者血液学反应、细胞遗传学反应和分子学反应。患者诊断时和普纳替尼+FLAG-IDA诱导达慢性期后,需采集外周血标本,进行基因的二代测序。不良事件的测量是依据《不良事件通用术语标准(第4版)》,在患者报告不良事件时,进行持续评估。主要研究终点为确定普纳替尼的剂量,评估普纳替尼与FLAG-IDA联合化疗时的有效性和耐受性。次要终点为监测普纳替尼的毒性、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0% Ph阳性细胞)、主要分子缓解(BCR-ABL1水平≤0.1%)和完全血液学反应。
研究结果
在2015年3月19日至2018年4月26日期间,MATCHPOINT研究共招募了17例患者,其中16例患者可进行主要研究终点评估。1例患者由于CML-BP引起的并发症导致第1个治疗周期仅完成了4天,但完成了第2个周期的普纳替尼+FLAG-IDA的治疗。所有患者均被纳入到次要终点的分析中。该研究中位随访时间为41个月(范围36-48个月),研究过程如图1。
图1
普纳替尼的有效剂量
16例患者中有11例(69%)经第1个周期普纳替尼+FLAG-IDA治疗后达到慢性期;3例患者达到完全血液学反应,其他患者均为经充分评估后,外周血计数恢复不完全;主要分子学缓解的患者中,5例(31%)经第1个周期普纳替尼+FLAG-IDA治疗后达到了缓解状态。
16例患者均接受了30mg/d普纳替尼治疗,其中4例(25%)患者在第1个治疗周期后出现了剂量限制性毒性,包括暴发性
在16例接受了1个周期普纳替尼+FLAG-IDA治疗的患者中,9例(56%)患者出现药物反应且没有剂量限制性毒性,2例(13%)患者有药物反应也有出现剂量限制性毒性,2例(13%)患者出现剂量限制性毒性但无药物反应,3例(19%)患者既无药物反应也无剂量限制性毒性。更新的EffTox模型建议继续使用普纳替尼30mg/d。
最终的EffTox模型提示了普纳替尼药物有效性的后验概率为68%(95% CI 47%-84%),毒性为25%(95% CI 8%-41%)。经普纳替尼+FLAG-IDA联合化疗,患者实现预设有效性阈值的45%及以上的概率为97%,低于40%毒性阈值的概率为91%。所以,30mg/d是普纳替尼与FLAG-IDA联合化疗时最能平衡有效性和毒性的剂量。
普纳替尼诱导后的Allo-HSCT疗效
17例患者中有12例(71%)在普纳替尼+FLAG-IDA联合化疗后进行了allo-HSCT。有5例(42%)患者在1个诱导周期后进行allo-HSCT,其中3例(60%)达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1例(20%)出现部分细胞遗传学反应(Ph阳性细胞35%)。有7例(58%)患者在使用2个周期的普纳替尼+FLAG-IDA方案治疗后进行了allo-HSCT,其中5例(71%)自第1周期起保持了完整的细胞遗传学反应。12例患者中有3例(25%)患者allo-HSCT后未获得细胞遗传学反应。在5例(29%)1个周期普纳替尼+FLAG-IDA治疗后出现主要分子缓解的患者中,1例(20%)直接进行了allo-HSCT,4例(80%)在allo-HSCT前完成了第2个周期的巩固治疗。
有5例(42%)患者在allo-HSCT后重新开始服用普纳替尼,包括1例(8%)患者因缬更昔洛韦诱导后细胞减少,普纳替尼的剂量改为15mg,隔日服用。其余allo-HSCT后的患者因血细胞计数恢复不足(3例[25%])、肝功能障碍(2例[17%])、既往剂量限制性毒性(血清淀粉酶升高1例[8%])、
5例(29%)患者没有进行allo-HSCT,其中1例(20%)患者对普纳替尼+FLAG-IDA有部分细胞遗传学反应,1例(20%)患者对普纳替尼+FLAG-IDA有少量细胞遗传学反应。主要研究结果中所包括的四种剂量限制性毒性中有三种发生在本组。在该不良风险队列中,中位总生存期(OS)为2个月(范围1-3个月);所有5例患者在研究开始后的7个月内死亡。
该研究中有10例(59%)患者死亡,所有患者的中位OS为12个月(95% CI 6-未达到,图2)。据Kaplan-meier生存曲线估计,1年OS率为47%(95% CI 28%-78%),3年OS率为41%(95% CI 23%-73%),中位无病生存期(DFS)尚未达到,仅有2例患者发生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接受allo-HSCT的患者的中位OS期尚未达到,allo-HSCT后12例中有7例(58%)存活,中位随访时间为36个月(范围31-43个月)。
图2
研究结论
MATCHPOINT研究同时对普纳替尼与FLAG-IDA联合化疗的安全性和疗效进行了前瞻性评估,同时提出普纳替尼30mg/d可产生可接受的药物毒性发生概率和有效的缓解率。总之,MATCHPOINT的研究结果显示,普纳替尼与FLAG-IDA联合化疗是可耐受且有效的。
参考文献:Mhairi Copland, Daniel Slade, Graham McIlroy, et al. Ponatinib with fludarabine, cytarabine, idarubicin, and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chemo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blast-phase chronic myeloid leukaemia (MATCHPOINT): a single-arm, multicentre, phase 1/2 trial. Lancet Haematol [Internet]. 2022;9(2):e121–32. Available from: http://dx.doi.org/10.1016/S2352-3026(21)003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