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18 09:52:47来源:医脉通阅读:13次
医脉通整理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持续存在可测量残留病灶(MRD)的患者复发风险高、预后差,所以MRD对于缓解后治疗方案的选择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但缓解后治疗方案决策的最佳时间点仍无定论。基于此,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刘启发教授及其团队回顾性分析了低危AML年轻成人患者CR1后动态监测MRD与缓解后治疗方案对预后的影响。
研究方法
自2012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0日,研究者从华南血液专科联盟数据库连续筛选出642例新诊断的初治低危AML患者,最终纳入了403例达到CR1的患者。低危AML的定义基于NCCN标准,包括NPM1突变、RUNX1-RUNX1T1、CBFB-MYH11和CEBPA双突变。根据缓解后治疗方案的不同,患者分为三组:化疗组(CMT)、auto-HSCT组和allo-HSCT组。既往未进行HSCT且接受了至少两个周期巩固化疗的患者纳入CMT组;化疗后复发且后续接受了HSCT的患者仍纳入CMT组。纳入标准:①14-60岁;②低危AML;③CR1。因为有FLT3-ITD等位基因比率检测结果的患者较少,且FLT3-ITD突变患者尚未达到使用索拉非尼治疗的共识,会有不可避免的偏倚,所以NPM1/FLT3-ITD突变的患者未被纳入研究(n=85)。末次随访日期为2021年5月31日。主要终点为5年累积总生存(OS)率,次要终点包括累积无病生存(DFS)率、累积复发率(CIR)和非复发死亡率(NRM)以及无
研究结果
患者特征
该研究共纳入403例患者,CMT组173例,auto-HSCT组92例,allo-HSCT组138例。该研究中,MRD是原因变量,因此为确保MRD数据完整性,排除了在3个化疗疗程内77例MRD数据缺失的患者。在这77例患者中,CMT组40例(18.8%),auto-HSCT组14例(13.2%)以及allo-HSCT组23例(14.3%)(p=0.335),数据缺失率在三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在allo-HSCT组,61例患者接受了匹配同胞供者(MSD)移植,77例接受了替代供者移植,在后者中,64例为单倍体供者(HID)移植,10例为匹配无关供者(MUD)移植以及3例为脐带血移植。入组患者的中位年龄为36(14-60)岁,CMT组中位年龄为44(16-60)岁,auto-HSCT组为35(17-55)岁,allo-HSCT组33(14-60)岁。CMT组患者的年龄高于auto-HSCT和allo-HSCT组的患者,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p=0.002和p<0.001)。与CMT组相比,在allo-HSCT组中,需要两个周期才能达到CR的患者比例更高(p=0.026)。在allo-HSCT组中,第一次化疗后MRD+(MRD1+)、第二次化疗后MRD+(MRD2+)以及第三次化疗后MRD+(MRD3+)的患者更多(p=0.001、p=0.006、p<0.001)。三组患者基本特征具体如图1。
图1
生存分析
入组患者CR1至复发的中位时间为10.4(5.2-50.7)个月,CMT组为9.7(5.2-50.7)个月,auto-HSCT组为11.0(6.1-38.2)个月,allo-HSCT组为14.0(5.8-47.2)个月(p=0.018)。与CMT组相比,allo-HSCT组CR1至复发的时间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但allo-HSCT与auto-HSCT(p=0.181)或auto-HSCT与CMT组(p=0.191)之间无统计学差异。CMT组的5年CIR为31.3%(95%CI,24.5-38.3%),auto-HSCT组为20.6%(95%CI,13.1-29.5%),allo-HSCT组为13.1%(95%CI,8.1-19.3%)(p<0.001)(图2a)。多变量分析表明,allo-HSCT组的CIR显著低于CMT组(HR,0.176[95%CI,0.096–0.324];p<0.001)和auto-HSCT组(HR,0.330[95%CI,0.170–0.639];p=0.001),且auto-HSCT组的CIR也低于CMT组(HR,0.535[95%CI,0.320–0.893];p=0.017)。5年累积NRM在CMT、auto-HSCT和allo-HSCT组分别为1.2%(95%CI,0.2-3.8%)、3.3%(95%CI,0.9-8.5%)和11.6%(95%CI,6.9-17.6%)(p<0.001)(图2b)。allo-HSCT组的NRM显著高于CMT组(HR,10.605[95%CI,2.449–45.923];p=0.002)和auto-HSCT组(HR,3.710[95%CI,1.080–12.744];p=0.037),但auto-HSCT和CMT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HR,2.858[95%CI,0.478–17.090];p=0.250)(图2b)。
CMT组的5年DFS率为67.5%(95%CI,60.0-74.0%),auto-HSCT组为76.1%(95%CI,66.0-83.6%),allo-HSCT组为75.3%(95%CI,67.2-81.7%)(p=0.166)(图2c),在单变量分析中,3组的5年DFS率无统计学差异。但是,多变量分析表明allo-HSCT组(HR,0.372[95%CI,0.234–0.591];p<0.001)和auto-HSCT组(HR,0.595[95%CI,0.360–0.984];p=0.043)比CMT组有更好的DFS。3组5年OS率分别为79.8%(95%CI,73.0–85.0%)、81.3%(95%CI,71.7–88.0%)和79.7%(95%CI,72.0–85.5%)(p=0.892)(图2d)。在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中,缓解后治疗方案的选择并不是OS的独立影响因素。在多变量分析中,较高的白细胞计数(≥50×109/L)、两个周期化疗达到CR、MRD2+和MRD3+是DFS和OS的危险因素。
图2
动态监测MRD的亚组分析
研究者为了探索通过多参数流式细胞仪(MFC)动态监测的MRD、缓解后治疗方案选择和低危AML临床结局之间的关联,根据MRD1、MRD2和MRD3的动态变化进行了亚组分析。患者分为四个亚组:(I)亚组A,1个疗程化疗后达到MRD-(MRD1-/MRD2-/MRD3-);(II)亚组B,2个疗程化疗后达到MRD-(MRD1+/MRD2-/MRD3−);(III)亚组C,3个疗程化疗后达到MRD-(MRD1+/MRD2+/MRD3−);(IV)亚组D,3疗程化疗后持续MRD+(MRD1+/MRD2+/MRD3+)或MRD复阳(从MRD-到MRD+)。在亚组A和亚组B中,CMT组、auto-HSCT组和allo-HSCT组患者的OS无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p=0.340和p=0.627)。但在两个亚组中,CMT和auto-HSCT组患者的GRFS均优于allo-HSCT。在亚组C中,allo-HSCT组的DFS率优于CMT组(p=0.009)。在亚组A、B、C中,缓解后治疗方案的选择对OS并未有显著影响。但在亚组D中,allo-HSCT组的OS优于CMT组和auto-HSCT组(p值分别为p=0.011和p=0.029)。具体如图3。
图3
研究结论
该研究首次尝试根据动态监测MRD的结果,探索低危AML患者缓解后治疗方案的最佳选择。研究结果表明,对于3个化疗周期内可以达到MRD-患者,推荐首次缓解后强化化疗;对于3个化疗周期持续MRD+或MRD复阳的患者,推荐接受allo-HSCT治疗。该回顾性研究还是有一定缺陷,比如,有的偏倚无法避免;CMT和HSCT组之间患者年龄的不平衡;在亚组分析中,某些亚组的患者例数过少。总之,该研究还需要前瞻性临床试验的数据支持。
参考文献:Sijian Yu, Tong Lin, Danian Nie, et al. Dynamic assessment of measurable residual disease in favorable-risk acute myeloid leukemia in first remission,treatment, and outcomes. Blood Cancer J. 2021 Dec 6;11(12):195. doi: 10.1038/s41408-021-005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