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21 11:42:40来源:医脉通阅读:11次
医脉通整理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新型冠状病毒
在新冠疫苗接种相关的副作用中,以血小板减少和血栓形成较为严重,尤其在接种腺病毒载体疫苗的人群中有大量报道。来自挪威、德国和英国的3个科研小组报道了腺病毒载体疫苗接种后,在患者中发现了伴有血小板减少和抗血小板因子4(抗PF4)抗体的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并将这种新综合征命名为疫苗诱导的免疫性血栓性
流行病学
目前,国外VITT的病例报告主要见于腺病毒载体疫苗的接种人群。因接种疫苗类型、人群的年龄和性别的差异、数据统计分析的方式不一致,VITT发病率在不同人群之间存在很大差距(1/26000,挪威;第一剂1/67302,第二剂1/518181,英国;1/583000,美国)。
在英国220例确诊或疑似VITT的病例中,以≤60岁(85%)、女性(54%)多见。从首次接种腺病毒载体疫苗到出现症状的中位时间为14天(范围10-16天),97%患者在5-30天内出现症状。
病理生理
VITT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是抗体直接激活血小板,触发动脉和静脉循环中的血栓形成。VITT患者会出现消耗性凝血功能障碍,伴有血小板减少、低
图1
临床诊断
1. 临床体征
· 血小板减少
出现症状时患者平均血小板计数为47×109/L,只有11例患者血小板计数超过150×109/L,且入院治疗后,仅有2例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未降至150×109/L以下。
· 血栓形成
出现症状时,患者的D-二聚体浓度显著升高(>4000纤维蛋白原当量单位[FEU]),在全身多处会出现静脉血栓。据英国统计结果,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是最常见的血栓并发症,在110例VITT确诊患者中,40例(50%)患者出现继发性
2.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应包括
如果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和血栓形成,应进行
3. 影像学检查
所有VITT患者都需要紧急进行针对性的影像学检查,包括脑部、肺部等的CT或
4. 鉴别诊断
VITT的诊断需与免疫性
5. 诊断标准
英国专家血液学小组在VITT的定义中提出了五个标准:在COVID-19疫苗接种后5-30天(或5-42天,如果出现单个深静脉血栓或肺栓塞)内出现血栓形成、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计数<150×109/ L)、D-二聚体浓度超过4000 FEU、抗PF4 ELISA阳性的症状。若这5个标准均符合,可确诊为VITT,若没有符合全部5个标准,则被认定为疑似VITT。
6. 无血栓形成的VITT
有少量病例在腺病毒载体疫苗接种后5-30天出现严重
参考文献:Klok FA, Pai M, Huisman M V., Makris M. Vaccine-induced immune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a. Lancet Haematol [Internet]. 2022;9(1):e73–80. Available from: http://dx.doi.org/10.1016/S2352-3026(21)003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