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25 13:11:56来源:医脉通阅读:11次
近日,《糖尿病分型诊断中国专家共识》于《中华糖尿病杂志》发布,共识旨在探索及规范糖尿病分型诊断流程,早期识别病因明确的糖尿病个体,推进实现精准治疗。本文就「糖尿病分型诊断流程」予以分享。
对糖尿病分型的建议
共识建议根据病因将糖尿病分为
糖尿病分型诊断流程
共识推荐采用以下规范的诊断流程对糖尿病分型(图1)。
图1 糖尿病分型诊断流程
一、明确是否为新生儿糖尿病(NDM)、GDM、暴发性T1DM和继发性糖尿病
通过采集病史(起病年龄、用药情况、既往史、提示性临床特征等)、体格检查、基本检验(血糖、HbA1c及C肽)等,可明确糖尿病的分型。(1)根据患者的起病年龄、妊娠情况和血糖值,基本可明确NDM和GDM。(2)根据患者突发
二、明确是否为自身免疫性T1DM
对于临床疑诊T1DM,有如下表现之一者应先根据GADA检测结果判断分型:(1)起病年龄<20岁;(2)以酮症或酮症酸中毒起病;(3)起病时“三多一少”症状明显;(4)起病前体型非
对于胰岛抗体阳性的自身免疫性T1DM患者,如起病后一直依赖胰岛素治疗可判定为经典性T1DM亚型;对于起病年龄≥18岁、起病半年内不依赖胰岛素治疗者判定为LADA亚型;而<18 岁起病的青少年,起病半年内不依赖胰岛素治疗者则判定为LADY亚型。
三、明确是否为特发性T1DM
对于3个胰岛自身抗体均阴性、临床上仍高度疑诊T1DM患者,可考虑特发性 T1DM的诊断。特发性T1DM是一类病因未明糖尿病的暂时性诊断。研究发现,在明确诊断为特发性T1DM的人群中,有相当比例实际上归属为
共识建议:对于起病<20岁+胰岛自身抗体阴性者,或起病在20~30岁+胰岛自身抗体阴性+起病时非肥胖者,应开展基因检测,以排查单基因糖尿病。如基因检测阴性,且随访中C肽处于较低水平或C肽快速下降,则考虑诊断为特发性T1DM。
四、明确是否为单基因糖尿病
单基因糖尿病种类繁多,迄今已知70余个基因与单基因糖尿病发生有关。在临床实践中,应结合各个单基因糖尿病的临床征象和发病机制,针对性开展相关基因检测,以排查单基因糖尿病。
本共识建议对具有以下特征之一者进行基因筛查:(1)6月龄前发病;(2)起病<20岁+胰岛自身抗体阴性;(3)起病在20~30岁+胰岛自身抗体阴性+非肥胖;(4)持续轻度升高的空腹血糖和HbA1c;(5)新生儿期有高胰岛素性
对于疑诊单基因糖尿病的患者,若临床表型提示由特定基因突变所致,可采用Sanger测序。若未发现异常则进行NGS,必要时做CNV测序等检测。需筛查的待选基因应根据临床表型、实验室检查及糖尿病家系遗传方式综合决定。若呈母系遗传,并伴神经性
基因检测明确存在突变且有致病性时,可诊断为单基因糖尿病;如果为意义不明的突变则诊断为未定型糖尿病。对于基因检测阴性者,需要持续随访胰岛自身抗体和C肽变化,根据具体情况分型:若患者C肽水平低,长期依赖胰岛素治疗,可诊断为特发性 T1DM;否则诊断为T2DM。单基因糖尿病筛查流程见下图。
图2 单基因糖尿病筛查流程
信源: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2, 14(2): 1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