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28 14:04:30来源:医脉通阅读:13次
医脉通整理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尽管大部分弥漫性大B细胞
TP53异常是包括DLBCL在内的恶性肿瘤预后不良的生物学标志。TP53在接受CD19 CAR-T治疗的患者中的作用尚不清楚,TP53异常包括突变和拷贝数改变(CNV)。TP53能够合成抑癌蛋白
研究方法
该回顾性分析纳入了于2016年4月28日至2021年4月21日在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MSKCC)接受自体CD19 CAR-T细胞疗法(包括axicabtageneciloleucel[axi-cel]、tisagenle-cleucel[tisa-cel]和lisocabtagenemaraleucel[liso-cel])治疗的原发或转化型DLBCL成人患者。所有患者在淋巴细胞清除性化疗后都接受了CAR-T细胞疗法。研究者共对82例患者的肿瘤样本进行了Heme-PACT靶向测序,对其中73例患者对应的正常样本也进行了Heme-PACT靶向测序,最终分析了这些患者的体细胞突变、基因融合和拷贝数变异。研究者还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的GDC数据门户获取了初诊DLBCL患者(n=562)的RNA测序、基因突变、拷贝数变异信息,分析了TP53基因和相关信号通路的关系。
研究结果
患者基线特征
研究纳入了153例接受CD19 CAR-T疗法的R/R DLBCL成人患者,其中77例(50%)接受了axi-cel治疗,49例(32%)接受了tisa-cel治疗,27例(18%)接受了liso-cel治疗。患者输注药物时的中位年龄为66岁(57-72)。28例患者(18%)淋巴瘤组织学特征为高级别,22例发现伴有双重或三重基因易位。转化型淋巴瘤、非生发中心B细胞来源淋巴瘤和双免疫表型表达是常见的肿瘤学特征。具体基线特征如表1。
表1
疗效与生存分析
CAR-T细胞输注后的中位随访时间为21.1个月(范围:10.7-30.7个月)。在第28天(±7天)进行疾病状况评估时,62例(46%)达到完全缓解(CR),47例(35%)达到部分缓解(PR)。输注后第90天,最佳的总缓解率为79%(CR率达54%,PR率达25%,图1B)。第28天(±7天)疾病稳定或疾病进展(SD或PD)的患者在第90天时疾病反应无改善。然而,在第28天达到PR的47例患者中,12例(26%)在第90天达到CR。接受治疗后1年时,达到CR的患者缓解消失的累积发生率为40%(95%CI,28-51),而达到PR患者为68%(50-81)(Gray's P值<0.001)。中位OS为21.1个月(95%CI,14.8-未达到),中位PFS为6个月(95%CI,3.4-9.7)。1年OS率和PFS率分别为65%(95%CI,57-73)和38%(95%CI,30-47)。患者CR、PR、SD、PD情况以及OS率、PFS率等如下图。
图1
TP53异常与预后关系分析
接受了靶向测序的82例患者队列与未测序的患者队列相比,CR率和OS率无统计学差异。在82例患者中,TP53异常(突变和/或拷贝数改变)较为常见(37%);在单变量和多变量回归模型分析中,TP53异常与较差的CR率和OS率相关;TP53异常DLBCL患者的1年OS率为44%(95%CI,29-67),而野生型为76%(95%CI,65-89),P=0.012。总的来说,从靶向测序的数据分析表明,在DLBCL患者中,TP53异常是CD19 CAR-T疗法的预后标志物。
TP53异常导致CAR-T疗法不敏感的机制分析
基于目前对CAR-T细胞杀伤肿瘤细胞机制的理解,研究者假设了TP53异常可能通过以下途径使DLBCL患者对CAR-T疗法敏感性减低:①削弱
图2
研究结论
该研究表明,TP53异常在R/R DLBCL患者中很常见,与TP53野生型患者相比,TP53异常患者OS率和CR率较差,证明了在接受了CD19 CAR-T疗法的患者中,TP53异常是有价值的预后标志物。加之既往的研究结果,DLBCL基因表达谱分析阐释了TP53异常损害CAR-T细胞发挥其效应活性的相关分子生物学机制。未来评估CAR-T疗法成功的可能性以及针对高危患者进行临床试验设计时,应考虑TP53异常对CAR-T细胞疗法影响以及需要对相关信号通路进行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Roni Shouval, Ana Alarcon Tomas, Joshua A Fein, et al. Impact of TP53 Genomic Alterations in Large B-C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