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02 18:13:00来源:医脉通阅读:17次
房颤的病理生理改变
房颤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如
急性心衰合并房颤的机制
事实上,大多数在急性心衰时发生房颤的患者具有一些基础疾病,如高血压长期控制不良、
图1 急性心衰合并房颤的机制
急性心衰时房颤主要情况分类
表1 合并急性心衰时,房颤的主要情况分类
急性心衰合并房颤的处理
➤就近选择医院,且医院最好有心内科和/或冠状动脉护理单元的中心;
➤全面了解病史;
➤完善体格检查;
➤完善
➤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时应立即进行复律治疗;
➤应根据血压和血流动力学进行治疗。
1.速率控制
急性心衰患者发生房颤时,应首先评估患者潜在的合并症并起始心率控制策略(首选
表2 急性心衰合并房颤的速率控制策略
2.节律控制
对于速率控制不理想,尤其是发生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患者,可考虑节律控制策略,如电复律或胺碘酮治疗。
3.急性心衰时预防房颤发生的非抗
表3 急性心衰时预防房颤发生的非抗心律失常药物
4.窦律维持治疗
如果在经过治疗后,房颤患者转为窦性心律,则控制症状为窦性心律维持期间最重要的内容。此时,应该更全面地权衡药物的安全性和潜在副作用,多推荐多非利特和胺碘酮治疗;且应谨慎应用决
5.管理心血管危险因素和伴随疾病
对于急性心衰合并房颤的患者来讲,心血管危险因素和伴随疾病的管理同样至关重要,主要包括控制体重,管理心衰、治疗OSA、管理血压等,以减轻房颤的症状负担,维持窦性心律。
6.导管消融治疗
研究显示,与药物治疗相比,导管消融可显著降低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和心衰恶化率。
房颤管理的“ABC”流程
急性心衰合并房颤患者可采用ABC流程来管理房颤。
A:抗凝治疗,避免卒中
1. 识别卒中低风险患者
急性心衰合并房颤患者应首选CHA2DS2-VASc评分进行卒中风险评估。CHA2DS2-VASc评分0分的男性和1分的女性,
表4 CHA2DS2-VASc评分
2. 进行卒中预防
对于CHA2DS2-VASc评分≥2分的女性和≥1分的男性,应评估出血风险,积极管理可纠正的出血危险因素。
在临床中,通常采用HAS-BLED评分来评估患者的出血风险。值得注意的是,出血风险并非抗凝治疗的绝对禁忌证。推荐需要进行抗凝治疗的高出血风险患者,在严密监控下进行抗凝治疗。
●新指南强调,高出血风险患者不应停用OAC,因其临床净获益更大。
●与关注基线出血风险相比,动态的评估出血风险对患者更为重要。
表5 HAS-BLED评分
3. 选择口服抗凝药物(NOAC或者VKA,保持TTR)
B:更好地控制症状
1.评估症状,生活质量(QOL)和患者偏好;
2.优化心率控制;
3.选择一种控制节律的策略(如AADs、消融)。
C:管理合并症/
1.识别合并症以及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2.改善生活方式(减重、规律锻炼、减少饮酒等)。
结语
➤房颤合并急性心衰治疗原则可以与ABC流程相一致;
➤卒中风险评估和预防;
➤心率和节律律控制:首选静脉注射胺碘酮复律;β受体阻滞剂、
➤心血管风险和共病管理。
资料来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郭丽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