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ASCO-GU Highlight——大咖云集,精准为先,且看GU热点荟萃

2022-03-04 18:28:50来源:医脉通阅读:80次

岁序更新,春回大地,2022年2月17-19日举行的ASCO-GU大会,为全球泌尿肿瘤领域医生带来一场学术盛宴。3月1日,百济神州公司举办了“济语·愈百家——2022 ASCO-GU Highlight”线上会议,邀请众多国内青年才俊和学术大咖,共同探讨ASCO-GU治疗进展。


本次大会邀请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周利群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刘卓炜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的李凡教授、山东省立医院的宁豪教授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张瑞赟教授做主题演讲。


头图.jpeg


大会伊始,刘卓炜教授致辞表示,为提高患者总生存、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单一治疗手段已无法满足肿瘤的治疗需求,作为外科医生,全面了解肿瘤综合治疗模式、制定综合治疗策略愈发重要。今年ASCO-GU大会带来了多个泌尿肿瘤药物的最新进展,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决策依据。


图片 1.png


聚焦前沿——免疫联合ADC治疗UC前路璀璨


李凡教授从晚期UC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的更新要点着手,为我们分享了ASCO-GU中尿路上皮癌(UC)的进展荟萃。免疫治疗(IO)+抗体偶联药物(ADC)已成为晚期UC研究布局最多的ADC联合治疗方案,TROPHY-U-01研究和DS8201-A-U105研究来看,客观缓解率(ORR)屡创新高,ADC药物在联合治疗时代前景广阔。但由于IO+ADC研究的样本量较小,且缺乏总生存期(OS)数据,安全性较单药治疗更差,因此在临床的应用仍需更多数据的支持。


图片 2.png


对于铂类不耐受患者的一线治疗,既往KEYNOTE 052研究和IMvigor 210研究以及本次大会上公布的ARIES研究已明确免疫单药治疗的结果,而探索免疫联合靶向治疗方案的BAYOU研究和LEAP-011研究结果差强人意,LEAP-011研究中,试验组对比安慰剂组的无进展生存期(PFS)、OS均未达到统计学差异。此外,PARP抑制剂的各项研究虽无特别的亮点,但对于HRR突变患者而言,PARP抑制剂仍可作为一线维持治疗的选择之一。


对于MIBC的新辅助治疗,各大指南推荐以顺铂为基础的新辅助化疗,但对于顺铂不耐受患者尚缺乏标准新辅助治疗方案。ADC单药及IO+ADC已广泛布局MIBC围术期治疗,EV-103 队列H中,Enfortumab vedotin(EV)单药新辅助治疗的ORR达36.45%。李凡教授总结道,UC的治疗趋于多样化,免疫治疗仍是目前主流治疗方案,ADC的优异疗效广为人知,如何平衡疗效和安全性是未来仍需努力的方向。


图片 3.png


立足循证——免疫药物标准治疗地位稳固


宁豪教授介绍了本次大会晚期和围术期肾细胞癌(RCC)的更新要点。免疫治疗是晚期RCC一线治疗的基石,今年ASCO-GU大会上公布了CLEAR研究东亚人群亚组与Checkmate-9ER研究长期随访结果。CLEAR研究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东亚人群PFS获益(22.1 vs 11.1个月,HR=0.38)与总人群(23.9 vs 9.2个月,HR=0.32)一致;Checkmate-9ER研究最终OS分析显示,试验组较对照组中位OS和PFS显著延长;新组合纳武利尤单抗(Nivo)+阿昔替尼的疗效与现有免疫联合TKI方案疗效相当。上述研究再次证实了免疫治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对比TKI单药治疗的显著生存获益,巩固了其作为一线标准治疗的地位。


图片 4.png


PD-1抑制剂单药治疗疗效不佳的患者,是否可再启用CTLA-4抑制剂?HCRN GU16-260-队列A研究探索了二者联合使用的时机,Nivo单药治疗可作为转移性透明细胞肾细胞癌(ccRCC)的一线治疗替代方案,低危患者ORR更高,但Nivo单药无响应之后再启用CTLA-4抑制剂的ORR仅11.4%,效果不甚理想。此外,宁豪教授谈到,泌尿外科医生会更关心减瘤术的获益。SWOG 1931(PROBE)研究拟探索减瘤术对于使用免疫联合治疗患者的获益,预计2033年公布结果。


关于RCC围术期的新辅助治疗,NeoAvAx研究探索了免疫+TKI作为新辅助治疗的疗效,为RCC的新辅助治疗带来了新的研究思路,但仍需大规模研究验证。既往关于TKI用于RCC辅助治疗的研究大都折戟沉沙,而Keynote564的30个月随访结果显示出良好DFS获益,进一步支持免疫治疗作为RCC术后辅助治疗的标准方案。宁豪教授总结道,众多免疫辅助治疗的研究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希望能得到令人鼓舞的结果。


图片 5.png


第一环节演讲结束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崔传亮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朱一平教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毕良宽教授和辽宁省肿瘤医院的穆中一教授参与讨论环节。崔传亮教授认为,EV、戈沙妥珠单抗(SG)等药物的成功,代表着ADC药物将是UC治疗的突破点,而靶向药的使用还需从分子通路的角度对患者进行筛选。朱一平教授表示,目前免疫治疗为UC患者带来获益,但无论是免疫治疗单药治疗、双免联合还是免疫联合靶向等组合,极少有大型Ⅲ期研究真正获得OS获益,因此仍需进行不断探索。毕良宽教授表示,免疫治疗的发展推动了UC领域的治疗决策的变化,尤其是新辅助治疗,为患者带来良好获益。穆中一教授对“可乐组合”的疗效表示了肯定,CLEAR研究增强了临床医生对免疫联合靶向的应用信心。


图片 6.png


会议第二环节,由大会主席周利群教授进行主持。周利群教授表示,ASCO-GU作为国际重磅会议,每年有数百篇文章发表,其实不乏我们中国医生的贡献。今年的ASCO-GU内容丰富,UC、RCC以及前列腺癌等进展颇多,对临床医生的具有深刻指导意义。


图片 7.png


走向精准——MIBC&UC跨入精准治疗时代


张瑞赟教授做了《MIBC&mUC治疗走向精准》的演讲,他认为,从今年的ASCO-GU来看,精准医学时代下MIBC和UC的治疗重点逐步转移到如何选择药物上来。UC作为高度异质性肿瘤,精确定位“Right Tumor”在现阶段仍十分困难。既往靶向治疗药物,如HER2靶向药物、PARP抑制剂以及靶向Nectin-4和Trop-2已显示出良好获益,但效果有限,需进一步进行人群筛选因此寻求药物组合方案成为研究一大热点。药物组合策略是克服UC固有异质性的方法,NORSE、BAYOU、RC48-C014等研究提示,选择性小分子抑制剂和ADCs联合IO可进一步提升疗效,未来可期。


图片 8.png


新辅助治疗是MIBC系统治疗介入的关键时机,从SWOG 8710研究来看,新辅助化疗仍是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案,对于新辅助免疫治疗,大多数患者接触到的是参加临床试验。张瑞赟教授谈到,影像学、生物标记物和液体活检的发展推动更精准的MIBC分期和治疗。仁济医院团队在2022 ASCO-GU上发表了《RJBLC-I2N003研究-MIBC新辅助免疫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提示接受免疫单药新辅助治疗的患者病灶缩小,获益明显。张瑞赟教授总结道,根据预后指标和生物标记物对MIBC进行裁剪,对于患者的挖掘意义重大,对于具有高危特征的患者,RC+系统治疗仍然是标准选择。对于低危的患者,通过综合治疗避免RC是近年的热点。


图片 9.png


演讲结束后,在周利群教授的主持下,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张朋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张勇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吴开杰教授以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张哲伟教授参与讨论。


周利群教授表示,当前泌尿领域的药物研究百花齐放,但并非所有的药物组合都能发挥“1+1>2”的效果,仍需进行循证医学的探索。张朋教授讲述了免疫治疗的应用场景,如何通过外科手术或药物治疗将疾病在早期阶段即控制,值得大家思考;此外,肿瘤治疗走进了精准化时代,通过检测手段对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张勇教授张瑞赟教授探讨了仁济团队临床试验中的剂量应用问题,为免疫治疗临床的应用提供了参考。吴开杰教授对新辅助免疫治疗的潜在风险提出顾虑,期待更多专家分享临床应用经验。最后,张哲伟教授表示,在UC疾病进展过程中,ATM基因突变状态会发生改变,在转移性UC中使用ATM抑制剂无法杀灭肿瘤细胞,而在浅表性UC阶段使用放疗或化疗结合ATM抑制剂时,可使更多细胞发生凋亡,因此张教授也赞同,将肿瘤的治疗控制在早期阶段能使患者获益更高。


总结


会议最后,周利群教授致辞发言。三位讲者对ASCO-GU中UC和RCC的精华研究做了汇报,仁济医院在ASCO-GU上的研究结果也令人鼓舞。希望今晚热烈的讨论对泌尿肿瘤医生的临床诊疗工作有所帮助。作为泌尿外科医生,不仅要耍好手术刀,更要紧跟前沿、紧追实事,了解药物发展,综合衡量治疗决策,为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扫描下方二维码,观看精彩回放

图片 11.png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