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17 18:26:00来源:医脉通阅读:13次
指南亮点
1.强调危险因素综合防控,血压、血脂同时管理;
2.以危险因素评估作为指导降压、降脂治疗的前提和基础;
3.采用我国CMCS队列基础上的评估模型来进行危险因素评估,更适用于中国人群。
指南制定的背景
1990-2016年间,我国ASCVD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不断增加,中国ASCVD疾病负担快速上升。高血压和高血脂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可控性危险因素(图1)。当高血压合并
图1 心血管危险因素
图2 多种危险因素叠加时,患者的心血管风险剧增
高血压患者ASCVD危险分层
对高血压患者进行ASCVD危险分层至关重要。在临床实践中,可根据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暴露的个数和水平、ASCVD疾病现状以及其他伴随疾病(如
表1 高血压患者的ASCVD危险分层
对于ASCVD危险分层中危,且<55岁的高血压患者,具有以下≥2个危险因素时,其心血管疾病余生风险为高危。
➤SBP≥160 mmHg或DBP≥100 mmHg;
➤Non-HDL-C≥5.2 mmol/L;
➤HDL-C<1.0 mmol/L;
➤
➤吸烟。
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管理目标和策略
1.降压目标
➤原则上降压目标<130/80 mmHg;
➤对于≥75岁的老年患者,血压目标可考虑<140/90 mmHg;
➤衰弱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目标,可根据患者耐受性个体化设定。
➤要求3个月内降压达标。
2. 降压药物选择
➤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拮抗剂、钙离子拮抗剂:高血压合并
➤噻嗪类利尿剂:可以有效降压。有可能影响脂质代谢,小剂量噻嗪类利尿剂对脂质代谢影响小。可作为与其它降压药物的联合用药;
➤β受体阻滞剂:传统β受体阻滞剂可能影响血脂代谢,但新型有扩血管作用的β受体阻滞剂对代谢的影响是中性(如卡维地洛、
➤基线血压≥160/100 mmHg的高血压患者,可联合应用≥2种降压药物或应用复方降压制剂起始治疗,以尽早达标;
➤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本共识在2021年6月发表,因此并未纳入ARNI。
3. 降压策略
表2 降压策略
高血压患者的血脂管理目标和策略
1.血脂控制靶点
➤降低LDL-C是防控ASCVD风险的首要干预靶点;
➤Non-HDL可作为次要靶点(反映机体含ApoB脂蛋白总负荷);
➤降低LP(a)在减少ASCVD风险方面或具有一定作用,但LP(a)在人群分布和心血管风险预测阈值方面存在种族和地域差异,目前尚不作为ASCVD风险防控靶点;
➤目前,TG对心血管事件的影响仍在探索中。TG≥5.6mmol/L时,为降低
2. 降脂目标
表3 降脂目标
对于超高危患者,LDL-C水平应<1.4mmol/L。之所以强调LDL-C<1.4mmol/L是因为多项研究证实<1.4mmol/L时患者的获益增加。
表4 LDL-C<1.4mmol/L获益的证据
3.降脂药物选择
➤他汀类药物:ASCVD风险防控的基石;
➤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如
➤PCSK9抑制剂:进行最大耐受剂量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后,LDL-C仍不达标的
➤二十碳五烯酸乙酯(IPE,高纯度鱼油制剂):适用于进行他汀治疗后LDL-C达标,但甘油三酯仍增高(TG:1.69-5.3 mmol/L)的
➤
4.降脂策略
➤ASCVD超高危高血压患者:
•起始即采用他汀联合非他汀类降脂药物治疗;
•预计他汀类药物+依折麦布不能达标者,可直接采取他汀+PCSK9抑制剂治疗;
•对他汀不能耐受的患者,可直接采用PCSK9抑制剂或加用依折麦布治疗;
➤ASCVD极高危/高危高血压患者:
•立即启动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治疗;
•对治疗后LDL-C仍未达标,或不能耐受他汀类药物的患者,可加用依折麦布进行治疗;
•对两药联合治疗仍未达标的患者,可考虑加用PCSK9抑制剂进行治疗;
•若未用他汀类药物且LDL-C已经达标的患者,仍建议进行他汀类药物治疗,以降低LDL-C幅度(30%-50%);
➤ASCVD中危高血压患者:
•若其LDL-C≥2.6 mnol/L,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可考虑启动中等强度他汀进行治疗;对经中等强度他汀治疗后LDL-C不达标或不耐受者,可考虑加用依折麦布进行治疗;
•年龄<55岁、LDL-C<2.6 mmol/L的患者,应进行余生ASCVD风险评估;高危者应启动他汀治疗;
➤ASCVD低危高血压患者:
•饮食、运动等非药物干预手段治疗3-6个月后,如LDL-C在目标水平以下,可继续进行非药物干预,但要在之后每6个月-1年复查一次血脂;
•非药物治疗后LDL-C不能达标者,建议加用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治疗。
结语:高血压患者血压联合血脂管理建议
1. 高血压患者要尽早进行血脂筛查,综合评估个体ASCVD危险级别,确定其降压和降脂目标值。
2. 无论患者是否采用药物治疗,均应重视生活方式干预,并给予个体化指导建议。
3. 所有ASCVD高危、极高危和超高危的高血压患者,均须立即同时启动降压联合降LDL-C药物治疗,及早实现血压和血脂双达标,并长期维持。
4. 对于<55岁的ASCVD风险中危高血压患者,需评估其余生心血管风险,并以此作为是否启动降脂治疗的参考。
5. 降压和降脂治疗需长期坚持,并维持达标,已获得最佳的ASCVD防控效果。
资料来源: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高血压学组,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李玉明.《中国高血压患者血压血脂综合管理专家共识》解读. GW-ICC 2021.
[2]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高血压学组,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高血压患者血压血脂综合管理的专家共识[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1; 49(6) : 554-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