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Tisagenlecleucel在复发/难治性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成人患者中有效且安全

2022-03-18 09:45:39来源:医脉通阅读:13次

医脉通整理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是一种局限于脑、软脑膜、眼和/或脊髓的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NHL),虽然其病理上与系统性大B细胞淋巴瘤(LBCL)相似,但新诊断PCNSL的预后差于其他NHL亚型,5年和10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29.3%和21.6%。一般而言,复发难治性(R/R)PCNSL患者的预后较差,中位OS约为4个月,缺乏有效的挽救治疗手段。国际血液中心和骨髓移植研究(CIBMTR)的真实世界数据证明了Tisagenlecleucel治疗系统性淋巴瘤的重度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ICANS)发生率较低,以及前期的回顾性研究结果证明了Tisagenlecleucel在继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中的安全性和疗效。因此研究者进行了一项的前瞻性I/II期研究,评估Tisagenlecleucel在高度难治性PCNSL患者中的安全性和疗效。


研究方法

该项I/II期临床研究在R/R PCNSL成人患者中评估Tisagenlecleucel的疗效和安全性。I期研究旨在评估6例患者在FDA批准的CAR-T剂量(0.6-6.0×10CAR+ T细胞)下PCNSL患者人群的治疗相关毒性,另外6例患者作为II期扩展研究的一部分接受治疗。纳入研究的患者必须年满18岁且以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为基础的全身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或复发。老年(>60岁)患者由于预后差,如果老年患者因3+级肾或肝损伤而不能耐受一线治疗也有资格参加研究。所有患者均要求确诊PCNSL且无全身性疾病。患者接受的淋巴细胞清除化疗(LDC)方案为第-5、-4和-3天接受氟达拉滨(25mg/m2/d)和环磷酰胺(250mg/m2/d)。所有患者均接受癫痫发作预防治疗。在无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ICANS的情况下,允许在第+7天开始使用生长因子支持治疗。所有患者在LDC之前和任何后续桥接治疗之后均需重复进行基线评估。本研究的主要终点是患者的耐受性和毒性,包括CRS和ICANS等级。


研究结果

患者特征


该研究从2019年12月至数据截止日期(2021年11月)共入组13例患者,12例患者最终接受Tisagenlecleucel输注。输注的12例患者中从白细胞分离术至输注的中位时间为33天(范围:27-37天),从输注至数据截止的中位时间为12.2个月(范围:3.64-23.5个月)。患者基线特征显示中位年龄为63岁(范围:34-81岁)(详见表1)。所有患者均为HD-MTX治疗后发生疾病进展或治疗失败;3例患者既往进行过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4例患者既往接受过放疗。所有患者在输注前均有可通过MRI和/或细胞学/流式细胞术(FCM)测量的病灶。


表1:患者基线特征

表1.png

表1-2.png


患者安全性


所有患者在白细胞分离术后和开始LDC治疗前均需要接受桥接治疗,包括类固醇,以治疗症状性疾病和疾病相关脑水肿。其中有4例患者需要持续使用类固醇治疗症状性疾病,症状性疾病表现为左侧无力(患者002)、下肢无力(患者009)、颅神经缺陷恶化(患者011)和难治性头痛(患者015)。这4例需要持续使用类固醇的患者中有3例能够在第1个月时将类固醇减至生理剂量,并在首次评估时达到缓解。所有患者均发生低级别CRS和/或ICANS(表2)。在输注Tisagenlecleucel的12例患者中,7例患者发生1级CRS,中位发生时间为Tisagenlecleucel输注后4天,持续时间为2天。无患者需要托珠单抗或其他治疗。12例患者中的6例(50%)发生ICANS,所有患者均接受至少一剂地塞米松治疗;至发生的中位时间为5天,中位持续时间为3天。在3例(25%)患者中观察到1级ICANS,主要表现为轻度意识模糊。2例患者(16.7%)发生2级ICANS,表现为唤词困难和意识水平降低。患者002出现3级ICANS,出现左侧无力恶化。


表2:患者CRS和ICANS发生情况

微信图片_20220318100758.png


患者疗效


在7/12例患者中观察到缓解,包括6例完全缓解(CR)和1例部分缓解(PR)(图1)。从输注至数据截止的中位时间为12.2个月,7/12例患者存活,3/12例患者未发生疾病进展。患者在数据截止时获得最佳缓解的中位时间为3.4个月。所有缓解者脑脊液(CSF)经细胞学、流式细胞术、IgH测序和PCR检测MYD88为阴性;治疗反应区域包括脑实质内大肿块以及软脑膜和CSF受累。


图1.png

图1:Tisagenlecleucel输注后可评价患者疗效和相关CRS/ICANS


细胞扩增和表型分析


观察外周血中Tisagenlecleucel细胞扩增情况,并通过流式细胞术进行测量;在1例病例中,CAR-T水平占外周血中CD45+淋巴细胞的18.2%(1226 CAR+细胞/μl)(图2,患者008)。患者表现出以CD4+ CAR-T扩增为主,具有不同程度的记忆表型(TSCM、TCM、TEMRA、TEM和TN)(图2)。在峰值扩增期间确定了T细胞清除标志物,如PD-1、TIM-3和LAG-3。所有参与研究且仍在继续反应的患者显示B细胞再生障碍(定义为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B细胞<1%)。


图2.png

图2:患者外周血CAR-T扩增和表型分析


CSF和细胞因子分析


在所有外周血扩增的患者中均观察到CAR-T细胞转运至CSF中。最佳缓解为CR的患者CSF中CAR转基因RNA水平较高(图3A)。根据CAR表达占CD45+细胞的比例,1例患者在CSF中显示出相对高于外周血的Tisagenlecucel水平(67.2% vs 18.2%,图3B)。CSF的RNA分析也发现,最佳缓解为CR的患者T细胞和巨噬细胞基因通路表达增加。在最终达到CR的患者中也观察到与炎性细胞因子(CCL4/CCL3)、T细胞耗竭(TOX)、效应功能(IKZF2)和Jak家族成员(Tyk2)相关的基因下调(图3C)。伴随CNS转运的CAR-T细胞,Tisagenlecleucel输注后1周与输注前基线相比,研究者们也注意到血清和CNS内炎性细胞因子有增加的趋势(图3D)。


图3.png

图3:输注前/后样本的CSF和细胞因子分析结果


研究结论

总体而言,Tisagenlecleucel耐受性良好,42.9%的初始应答者持续缓解,提示Tisagenlecleucel在R/R PCNSL成人患者中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Matthew J Frigault , Jorg Dietrich , Kathleen M E Gallagher,et al. Safety and Efficacy of Tisagenlecleucel in Primary CNSLymphoma: A phase I/II clinical trial. Blood. 2022 Feb 15;blood.2021014738.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