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22 19:49:00来源:医脉通阅读:12次
作者:许锦彪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新医院肿瘤科
本文为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肺癌是我国癌症死亡最主要的原因,其中
最近收治的1例晚期肺腺癌患者存在ALK基因融合,使用
患者一般情况
患者女性,67岁。2021年9月开始出现视物模糊、
肿瘤标志物:无明显异常。
胸
颅脑MRI:未见明显异常。
骨扫描:未见明显异常。
左肺肿块穿刺
基因检测:EML4(Exon1-6)-ALK(Exon20-29)。
最终诊断:肺腺癌IVB期(T2N2M1c)。
治疗决策及治疗效果
患者于2021年12月8日开始接受靶向治疗,具体为:阿来替尼600mg 2次/每日,靶向治疗期间未见水肿、
专家点评
2007年,Hiroyuki Mano博士首次在日本肺癌患者中发现ALK基因与棘皮动物微管相关蛋白样-4(EML4)基因融合,为晚期NSCLC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和方向。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已有多个ALK抑制剂可用,国内上市的有
阿来替尼能作为优先推荐,主要基于ALEX、ALESIA、J-ALEX三项前瞻性临床研究中阿来替尼的的优异表现。其中ALEX研究是一项国际性、随机、开放标签的III期试验,入组既往未经治疗的晚期ALK阳性NSCLC患者,旨在比较阿来替尼(600 mg,每日2次)与克唑替尼(250 mg,每日2次)的疗效和安全性。主要研究终点是无进展生存期(PFS)。最终研究结果显示,阿来替尼治疗组的中位PFS达到了34.8个月, 而克唑替尼治疗组的中位PFS为10.9个月(HR=0.43, 95%CI 0.32~0.58)。无论患者基线是否合并脑转移, 两个治疗组之间都观察到显著的差异。阿来替尼治疗组患者在用药时间更长的情况下(27.0个月 vs. 10.8个月), 3~5级不良事件发生率于克唑替尼组(44.7% vs. 51.0%)。ALEX研究是首个头对头对比阿来替尼与克唑替尼一线治疗ALK阳性晚期NSCLC的全球Ⅲ期临床研究,另外两项III期前瞻性临床研究(ALESIA、J-ALEX)及日本的真实世界研究中阿来替尼都表现优异,现将四项研究总结如下:
表 四项研究汇总
基于以上,我们给这位患者选择使用阿来替尼,第一次疗效评估见左肺病灶及肝脏转移灶均明显缩小,接近完全消失。我们相信患者可以取得长的OS,但最终还是要面临耐药的问题。其中获得性(继发性)耐药机制包括ALK依赖性耐药、非ALK依赖性耐药。ALK依赖性耐药主要包括ALK激酶域二次突变、ALK拷贝数增加。非ALK依赖性耐药包括细胞内旁路激活、组织学转化、表型改变等。相对于一代,二代ALK-TKI治疗后,会发生更高比例的ALK耐药突变,更高比例的ALK激酶域二次突变(50%~70%),其中G1202R突变占35%-60%。阿来替尼主要激酶域二次突变耐药位点是G1202R突变和I1171突变。阿来替尼一线治疗后发生耐药,二线该如何选择,目前也有一些临床研究,简单汇总如下。
表 三项研究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