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01 10:18:54来源:医脉通阅读:16次
导读:1895年伦琴发现X射线,从此开创了放射线在医学领域中应用的历史。
专家介绍
关海霞(医学博士、主任医师)
现任广东省人民医院大内科副主任兼内分泌科副主任、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青委会副主委;中国抗癌协会
放疗是指南推荐治疗肢大的重要手段之一
放疗是目前临床治疗肿瘤的三大主要手段之一,70%以上的肿瘤患者在病程的不同阶段需要接受放疗。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WHO)报道,目前55%的恶性肿瘤可以治愈,其中手术、放疗和化学治疗的贡献分别为27%、22%、6%,这充分体现了放疗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地位2。
放疗包括常规二维放疗技术和现代三维放疗技术,如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等2,在
由于超过95%的肢端肥大患者是由分泌
各种放疗技术的疗效、安全性比较
一项发表于Pituitary的综述指出,常规放疗对肢端肥大的肿瘤控制率可以达到95%-100%,5年生化缓解率为29%-50%;最主要的不良反应是新发垂体功能减退,发生率介于8%-60%;其他常见不良反应还包括
近年来SRS逐步替代了常规放疗。对接受SRS治疗患者进行的长期随访发现,约有一半患者达到生化控制;然而高达29%的患者中位随访29.5个月出现垂体功能减退10。相比于分割放射治疗(FRT),SRS治疗起效更快,
放疗联合SSA类药物的应用
尽管放射治疗已成为肢大治疗方案的选择之一,但其副反应及治疗效果延迟现象仍需关注。
《中国肢端肥大症诊治共识(2021版)》指出5,无论分割放疗还是放射外科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都为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其发生率随时间延长而增加,通常需要激素替代治疗。少见的并发症还有视力下降、放射性脑坏死和放射野继发恶性肿瘤。此外,常规的分割放疗通常需要6个月至2年起效,部分需要5~15年达到最大疗效,用于控制腺瘤生长并达到生化缓解的目的。基于放疗起效较慢,指南对于放疗后的过渡治疗进行推荐并强调,在放疗效果充分显现前,可选用长效生长抑素受体类似物进行过渡期内治疗。GH 和 IGF‑1生化缓解后可逐渐延长注射间隔或降低剂量直至逐步停用。
临床研究结果同样证实了放疗后联用SSA的必要性。一项回顾性研究显示,随访1年后,接受适形分割放疗(XRT)的肢大患者中,仅12%的患者达到基础GH水平(bGH<1 ng/mL),IGF-1<1.2×ULN的综合生化指标,84%的患者需要SSA和/或卡麦角林的药物治疗。XRT的治疗效果在3年随访后开始显现,之后稳步增加,需要药物治疗的患者比例明显减少(图1)13。因此,尽管XRT已被证实有效,但达到GH和IGF-1的目标可能需要数年时间,患者需要在放射效果发生的同时进行药物治疗。
ULN:正常值上限
图1. 不同随访时间点达到不同生化指标的患者比例
另一项回顾性研究同样证实14,GKS达到生化缓解前,需联合长效SSA治疗。长效生长抑素类似物治疗,达到内分泌缓解和控制的总中位时间分别为138个月和96个月(图2)。
图2. Kaplan-Meier分析患者放射治疗后内分泌缓解(A)和内分泌控制(B)情况
此外,研究首次证实,对生长抑素受体配体(SRL)的应答性对GKS后肢大获得缓解的概率没有影响,且GKRS前GH和IGF-1水平较低的患者病情缓解较多。研究纳入96例患者中有39例(40.6%)对SRL耐药。GKRS后,SRL耐药患者的5年和10年缓解率分别为40.7% (95%CI:23.7%-57.7%)和75.9%(95%CI:57.9%-93.9%)。SRL有效的患者5年和10年缓解概率分别为46.8% (95%CI:32.2%-61.4%)和58.1%(95%CI:41.5%-74.7%)(图3)15。
图3. Kaplan-Meier分析显示了39名对SRL耐药的肢大患者(实线)和57名对SRL治疗有效患者的累积疾病缓解率(虚线)
那么放疗联合SSA类药物治疗有哪些获益呢?一项为期25年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证实16,伽玛刀放射外科(STRS)联合药物治疗可提高患者生化控制率,缩短控制时间。与无药物治疗患者相比(20年随访时75%患者得到生化控制,达到50%控制的时间为7.4年),联合药物治疗组20年随访时100%患者得到生化控制,且达到50%控制的时间为3年(图4)。
图4. STRS联合药物治疗(图A)和无药物治疗(图B)的生化控制率
此外,《2019波兰内分泌学会针对肢端肥大症诊断和治疗的更新建议》指出17,对于活动性肢大患者,在等待辅助放疗的效果期间,选择使用
总结
综上所述,放疗包括常规放疗及现代三维放疗技术,是指南推荐治疗肢大的重要手段之一。临床治疗中SRS是放疗的优选方案,然而因其副作用大且需较长时间才能达到生化控制,可能需联合SSA治疗以控制患者生化水平。
近年来,肢大的治疗模式及策略也逐渐在变化,治疗的目标是尽可能达到临床及生化治愈。临床上应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同时要考虑到经济和后期的长期效应,放疗联合SSA治疗方案可能是一项新的选择。未来期待更多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其疗效及安全性,使患者最稳定有效的得到生化控制、症状控制、最大程度的改善生活质量、延长预期寿命。
参考文献:
1.Colao A, et al. Nat Rev Dis Primers . 2019 Mar 21;5(1)20.
2.放疗技术学/林承光,翟福山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3.中国难治性垂体腺瘤诊治专家共识(2019). 中华医学杂志. 2019;99(19):1454-1459.
4.中国复发性垂体腺瘤诊治专家共识(2019). 中华医学杂志. 2019;99(19):1449-1453.
5.中国肢端肥大症诊治共识(2021版). 中华医学杂志.2021.101(27):2115-2126.
6.Katznelson L, et al.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14;99:3933-3951.
7.Melmed S, et al. Nat Rev Endocrinol. 2018;14(9):552-561.
8.中国肢端肥大症诊治指南.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3;33(7):519-525.
9.Gheorghiu ML. Pituitary. 2017 Feb;20(1):154-168.
10.Graffeo CS, et al. Neurosurgery . 2020 Sep 1;87(3):538-546.
11.Knappe UJ, et al. Eur J Endocrinol. 2020 Mar;182(3):275-284.
12.Wu Y, et al. Clin Neurol Neurosurg . 2021 Jan;200:106385.
13.Gonzales-Virla B, et al. Endocrine . 2019 Aug;65(2):386-392.
14.Kong DS, et al. World Neurosurg. 2019 Feb;122:e1291-e1299.
15.Losa M, et al. Clin Endocrinol (Oxf). 2021 Dec;95(6)849-855.
16.Sims-Williams HP, et al. Clin Endocrinol (Oxf). 2019;90(1):114-121.
17.Bolanowski M, et al. Endokrynol Pol. 2019;7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