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特应性皮炎新型治疗靶点及药物一览 | 权威综述

2022-04-01 18:32:19来源:医脉通阅读:11次

医脉通编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近年来,全球学者在特应性皮炎(AD)临床治疗研究领取得了较为突出的进展,发现了诸多新的潜在治疗靶点及候选药物。基于此,期刊Nat Rev Drug Discov,(影响因子84.694)发布综述总结分析AD治疗新药的作用靶点,以此挖掘新药更加长期有效控制这种复杂疾病的潜力。

 

A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具有高度异质性的特点,病程迁延(图1)。多维模型显示AD发病病程包括无症状的临床前期(阶段0)、皮肤先天性免疫激活期(第1阶段)、适应性免疫应答期(第2阶段)及特应性/非特应性共病发展期(第3阶段)。每个阶段都提供了预防和针对性治疗的机会。


1.png

图1 AD的多维模型


病理生理学角度,多种细胞及可溶性成分参与了AD的发生发展(图2),这些细胞及主要细胞因子为挖掘AD的治疗靶点提供了思路。


02.png

图2 AD的基本治疗策略


基于图2中AD治疗策略及目标,临床70多种候选新药正在开发中,下文选取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潜在靶点及候选药物进行简述。


调节皮肤微生物群


该条治疗策略可纠正皮肤微生态失衡,目的是减少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过度生长和/或促进共生微生物中人型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数量的恢复。代表药物FB-401由三种共生革兰氏阴性菌黏膜玫瑰单胞菌的治疗菌株组成,有望通过促进组织修复、抗炎以及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潜在有害细菌等作用改善AD。


靶向表皮屏障功能


AD具有皮肤干燥、慢性湿疹样病变和剧烈瘙痒等临床特征,而使用润肤剂或保湿剂是改善皮肤屏障功能、干燥,减少水分流失的唯一途径。其中凡士林已被证明能够调节抗菌和表皮屏障功能,但近期存在报道对这种策略提出了质疑,有待观望。


靶向先天免疫反应


(1)芳烃受体(AhR)是一种配体激活的转录因子,参与人体重要的生物学过程,如信号转导、细胞分化、细胞凋亡等。本维莫德是一种天然的AhR激动剂,局部外用时具有降低动物模型和人体皮肤炎症反应的效果。


(2)警报素,如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IL-33和IL-25等在启动免疫应答中具有关键作用。其中抗TSLP抗体tezepelumab可阻止TSLP攻击免疫细胞并抑制促炎细胞因子,已证实可降低不受控制的哮喘患者年哮喘发作率。另外,以IL-33为靶点的代表药物ANB020,证实可参与体外循环中中性粒细胞的迁移。


(3)细胞坏死过程中,白介素1α(IL-1α)诱导嗜中性粒细胞入侵,诱导炎症反应。抗IL-1α抗体bermekimab(MABp1)最初开发用于肿瘤,现也可用于对标准治疗难以治愈的中重度AD患者中。


(4)IL-36同样参与了先天性免疫应答,抗IL-36R抗体spesolimab,已被开发用于治疗AD。


靶向适应性免疫应答


(1)OX40是一种共刺激分子,激活后有助于产生大量抗原特异性T细胞,形成有效的免疫应答。OX40(GBR830和KHK4083)或其配体OX40L(KY1005)在树突状细胞上表达的抗体已初步显示具有良好疗效。


(2)TH2免疫反应被认为是导致AD皮肤炎症的核心途径,IL-4、IL-13、IL-5及其受体是针对调节TH2反应为治疗策略的研究重点。度普利尤单抗是一种完全人源的IgG4抗体,可通过与IL-4、IL-13共同的IL-4Rα亚单位结合,进而抑制IL-4、IL-13的信号转导,是第一种获批用于特应性皮炎治疗的生物制剂。ASLAN004是一款全人源IL-13Rα1单克隆抗体,它通过与IL-13Rα1相结合,阻断促炎症细胞因子IL-4和IL-13的信号传导,较Dupilumab具有更高选择性。


(3)嗜酸性粒细胞也被认为是潜在的效应细胞,对此临床认为IL-5(嗜酸性粒细胞生物学中最重要的细胞因子)也可作为AD治疗的有效靶点。但抗IL-5生物制剂美泊利珠单抗并未显示可降低患者瘙痒症状。


(4)IgE反应也与皮肤炎症有关,但相关生物制剂奥马珠单抗在研究中未能显示良好效果。


(5)Th22细胞产生的IL-22促进异常角质形成细胞分化和上皮增生,且是炎症反应的关键驱动因素。其相应抑制剂Fezakinumab已被证实对AD评分(SCORAD)>50分的重度患者具有理想疗效。


(6)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IL-23和IL-17可能参与AD病情发展,但对中重度AD患者给予IL-17A抑制剂司库奇尤单抗治疗未能显示出明显疗效。另外,IL-23抑制剂Risankizumab疗效的概念验证研究已启动。


(7)磷酸二酯酶4(PDE4)抑制剂作用机制主要涉及抑制Th2细胞IL-4、IL-5基因的表达等,其中Difamilast在IIa期研究中,作为乳膏给药已被证明对青少年和成人有效。


(8)组胺H4受体(H4R)参与多种免疫性疾病的免疫炎症反应。H4R拮抗剂Adriforant的IIa期研究报告则显示对患者SCORAD评分稍有改善作用,但并不缓解其瘙痒症状。另外还有CC趋化因子受体4、鞘醇1磷酸酯受体1(S1PR1)和S1PR4等也可作为AD治疗的理想靶点,其疗效有待证实。


针对主要症状(瘙痒-搔抓循环)


引起瘙痒的机制十分复杂,涉及多个外周感觉神经元活性的调节,但也同样为AD治疗提供了许多潜在的靶点。目前,临床针对该治疗策略开发的新药靶点包括IL-4、IL-13、IL-31等,其中抗IL-31Rα抗体维得利珠单抗在其IIa阶段研究中显示可显著改善患者瘙痒症状。


JAK抑制剂的广泛应用


JAK激酶家族共有四个成员,分别是JAK1、JAK2、JAK3和酪氨酸激酶2(TYK2),有着不同的抑制功能。目前,临床适用于AD患者治疗的JAK抑制剂可分为3大类,包括非选择性JAK1抑制剂(Delgocitinib、Cerdulatinib、杰克替尼、CEE321)、选择性JAK1抑制剂(乌帕替尼、Abrocitinib、SHR0302)及双重抑制剂(巴瑞替尼芦可替尼、Brepocitinib、ATI-1777)。


其他抑制剂


(1)原肌球蛋白受体激酶(TRK)具有加重皮肤炎症反应的作用,而TRK抑制剂BEN229已研制出外用凝胶,目前正处于轻中度AD患者的I/II期概念验证研究中。


(2)Taureoxycholic acid(HY209)是G蛋白偶联受体19的激动剂。在AD动物模型中,HY209显示可减少Th2炎症反应,降低TSLP、胸腺活化调节趋化因子(TARC/CCL17)水平,被认为是治疗AD的候选新药,目前外用凝胶正处于II期试验。


(3)肝X受体(LXRα和LXRβ)作为配体激活的核转录因子,在调节皮肤脂质代谢及屏障功能形成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使用渗透增强剂TranscutolP和LXRβ激动剂VTP-38543(在轻度至中度AD患者中)的外用乳膏制剂对I/II期研究的皮肤活检样本进行比较转录组分析,显示可有效改善皮肤增生,但对炎症标志物的下调效果不明显。

 

随着对AD病因学及发病机制的不断认识,有关该病的治疗靶点及药物在近年来也取得了显著进步。对于系统性治疗,作用缓慢但具有特定靶向信号通路的生物制剂可能更适用于AD的长期控制及潜在疾病的改善。作用快速且但具有更为广泛药物活性的小分子药物(如JAK抑制剂)则更适用于AD患者瘙痒症状的快速缓解及炎症的控制,耐受性良好,但获益风险比仍需重视。

 

参考文献:

1.Bieber T. Atopic dermatitis: an expanding therapeutic pipeline for a complex disease[J]. Nat Rev Drug Discov, 2022, 21(1):21-40.

2.Skjerven HO, Rehbinder EM, Vettukattil R, et al. Skin emollient and earlycomplementary feeding to prevent infant atopicdermatitis (PreventADALL): a factorial, andomized,cluster- andomized trial[J]. Lancet ,2020, 395(10228):951-961.

3.Hajdarbegovic E, Balak DM. Anti- interleukin-31 receptor aantibody for atopic dermatitis. N[J]. Engl. J. Med,2017, 376(21),826–835.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