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实测:一顿“破坏性”大餐,血糖值增加多少?估测的方法准不准?

2022-04-02 10:22:06来源:医脉通阅读:13次

在糖尿病诊疗中,经常会听到、看到患者血糖飙升,特别是餐后血糖,询问患者原因,患者“云淡风轻”地回答是“破坏性实验”,也就是糖尿病患者大吃大喝一顿,“破坏性实验”一下,赌一把看看血糖到底能高多少的现象,网上患者还自爆一顿大餐出现血糖升至21mmol/L,如下图:

1648866237776869.jpg


鉴于“赌一把血糖”这个现象在糖尿病患者中普遍存在,笔者将从原因、危害、可否估测等几个方面予以深入分析。


一、“破坏性”大餐,出现的原因


以下些理由,是不是很熟悉?


1.  来一次“破坏性实验”大餐,看看自己的身体能抗住多少?

2.  太好吃了,没忍住 

3.不吃白不吃 

4.不吃就浪费了

5.  朋友聚会,要场面,吃着喝着就多了。

6.  年纪大了,好像吃是唯一的乐趣和满足了 

7.男人是吃出来的,不吃怎么行? 

8.人生得意须尽欢,不能吃乐趣何在?

9.吃食堂、吃会议餐,都是一样的饭,自己没法选择 

10.一顿饭而已,对血糖有那么大的影响吗?


上述这些心理,即便仅一个占据主导,患者就会频繁出现有意无意的“破坏性”大餐。若血糖监测不及时,未做相应调整,餐后血糖飙升至21mmol/L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种“破坏性实验”大餐,更多影响的是餐后血糖,那么危害究竟有多大?



二、“破坏性”大餐,出现的危害


就餐后高血糖与健康的相关性,《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血糖管理专家共识》指出:


➤餐后2小时血糖是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的独立风险因素,也是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的预测因子;

➤相比HbA1c,餐后高血糖能更好地预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

➤餐后血糖预测心血管事件的作用优于空腹血糖;

➤餐后高血糖及血糖波动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加相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加是脑卒中的预测因子,并可进一步使β细胞功能恶化,造成胰岛功能损害更严重。


总而言之,相较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与并发症和不良结局的关系更为紧密。而对餐后血糖的良好控制能够改善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


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自测血糖使用率仅为19.0%~27.5%,其中超过95%检测的是空腹血糖水平,餐后血糖的检测比例不到5%,所以“破坏性大餐带来的餐后血糖升高”更为隐匿,危害也更具破坏性。


三、“破坏性”大餐,理论上血糖升到多少?


对于糖尿病患者群体,有研究构建并验证了利用HbA1c和空腹血糖估算餐后血糖水平的数学模型:


公式为:餐后血糖(mmol/L)=1.5×HbA1c(%)+0.5×空腹血糖-4.1


备注:这项研究估算值与实测值差异为(0.1±3.4)mmol/L


为减少某一次进餐或运动对餐后血糖的影响,公式中空腹血糖数值可采用1周内不相邻2天的均值。该公式不考虑饮食、运动、血红蛋白以及药物等其他因素。


四、“破坏性”大餐,实测血糖升到多少?


实测1:糖尿病患者


我们在真实世界里测评一下效果:一位70岁女性吃了顿破坏性大餐(2月15是元宵节,吃了8个大元宵),2月16日,实测后发现其空腹血糖升高到14.3mmol/L,既往为10.3mmol/L,可谓雪上加霜。


1648866459659355.jpg


3月8日检测HbA1c得10.1%,将上述两个空腹血糖值(10.3和14.3)平均一下得到12.3mmol/L,带入上述公式得到餐后血糖预测值17.2mmol/L,实测为18mmol/L。


相比下表中HbA1c与血糖的对应关系(10.1%约对应平均血糖15.5mmol/L),17.2mmol/L这个数值显然也有明显升高。


1648866454256851.jpg

    

实测2:非糖尿病群体


餐后血糖(mmol/L)=1.1×HbA1c(%)+1.4×空腹血糖-7.4


我们在真实世界里实测一下:一位50岁男士吃了顿破坏性大餐(半斤白酒+10瓶啤酒)后,第三天进行了1次查体(据称以往血糖不高),但此次空腹血糖升至7.02mmol/L,令人震惊的是,空腹血糖水平达到了糖尿病的诊断标准!(需再一次静脉血证实)可见这次破坏性大餐的“杀伤力”!


HbA1c 5.8%,空腹血糖超过了5.6mmol/L,那么他的餐后血糖就可能在8.8mmol/L左右;


餐后血糖=1.1×5.8(%)+1.4×7.02(空腹mmol/L)-7.4=8.80mmol/L

 

1648866552999901.jpg1648866552414328.jpg


预测餐后血糖水平的意义:


➤通过估算餐后血糖水平,有助于为餐后血糖控制不佳及餐后血糖检测不及时的患者。


➤提供了一种简便可靠的估算手段,以便制定适宜的降糖治疗方案,并监测其控糖效果。


➤现实生活中,餐后血糖受多种因素影响,导致了估算值与实测值间误差偏大。估算模型适用于进行日常饮食的一般患者,“破坏性大餐”血糖情况就更严重。



四、“破坏性”大餐的严重结果是什么?


实测患者一:

高升糖指数饮食可导致餐后血糖显著升高,分别摄入低GI的饮食与高GI饮食可使HbA1c相差0.5%~0.7%。


8个又糯又甜的高升糖指数的元宵(糯米GI是88),当日未测,第2天空腹血糖14.3mmol/L,餐后血糖直升17.2mmol/L,很可能出现糖尿病酮症,看来一顿“破坏性”大餐极易导致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实测患者二:一顿破坏性大餐,尽管间隔1天,除甘油三酯1.46mmol/L外,血脂全线飙升,按照《中国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防治专家共识(2017年修订版)》,糖尿病患者的以混合型血脂紊乱多见,其特征性的血脂谱包括:(1)空腹和餐后TG水平升高;(2)HDL-C水平降低;(3)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和LDL-C正常或轻度升高;(4)富含TG脂蛋白的载脂蛋白(apo)B-100以及apo-E的比值升高。


而达标的要求是中总胆固醇TC<4.5 mmol/L、甘油三酯TG<1.5 mmol/L、低密度脂蛋白LDL-C<2.6 mmol/L和还密度脂蛋白HDL-C>1.04 mmol,对照患者的实测,看来一顿“破坏性”大餐直接将血脂破防!


其他:餐后运动可以降低患者餐后血糖,降低的幅度与运动的持续时间和频率密切相关,但需要注意一点,血糖超过16.8mmol/L,反而是运动的禁忌症,只要糖尿病患者血糖>14~16mmol/L或血糖波动较大都不建议运动。


因此,一顿“破坏性”大餐直接将运动变成禁忌! 而运动又是最好的降糖药。


综上所述,既然有百害无一利,杜绝“破坏性”大餐是干预措施的首选;实在做不到,加强监测,防微杜渐,及时就医;千万不要大意和无所谓,反复“破坏性”大餐,出现急慢性并发症悔之晚矣。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