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08 21:46:02来源:医脉通阅读:11次
编辑:小园XY
医脉通整理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2022年全国
开幕式致辞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大会主席
江泽飞 教授
哈尔滨
马军 教授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
秦叔逵 教授
科学前沿专场
山东省肿瘤医院于金明院士从肿瘤细胞和微环境、肿瘤内科治疗进展、疗效预测标志物、免疫联合策略、挑战等方面分享了精准免疫新实践相关问题。
于金明 院士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邵峰院士阐释了从天然免疫到细胞焦亡到肿瘤免疫的科学原创发现。邵院士指出,细胞焦亡和凋亡具有不同机制,GSDME介导的细胞焦亡信号通路是化疗或病毒感染导致炎性损伤的重要原因,该信号通路可诱导强烈的抗肿瘤免疫反应。并指出,临床实践中遇到的相关问题是邵教授团队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邵峰 院士
江泽飞教授回顾了中国乳腺癌临床研究发展历程,包括辅助、新辅助治疗及晚期治疗等领域的中国学者取得的重大研究进展,并指出中国学者代表着中国声音一步步走向国际学术讲台,改变中国甚至国际乳腺癌治疗的临床实践。
江泽飞 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洁教授从液体
王洁 教授
新药研发专场
邹建军博士指出,中国创新优势集中在成本、速度、勤奋三个方面。自国内首个“出海”的创新药
邹建军 博士
何静博士分享了抗肿瘤新药研发临床过程中如何合理选择合适的研究终点。何静博士从乳腺癌领域多项著名的研究分析了研究终点选择的利与弊,为进一步开展临床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何静 博士
陈晓媛博士分享了抗肿瘤新药研发临床过程中如何合理地选择对照组。随机对照试验能够最大程度避免试验设计及实施中可能出现的偏倚,是验证疗效的“金标准”。对照组的选择应依据试验目的而定,保障受试者、广大患者群体利益,并应了解安慰剂、阳性对照和外部对照的优劣。
陈晓媛 博士
诊疗指南专场
复旦大学肿瘤医院吴炅教授较为详细地解读了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和规范要点,吴教授指出,本指南的制定从撰写、普及和推广、临床运用、创新和开拓,逐步实现了“指南与规范”的学习、运用与提高。
吴炅 教授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刘月平教授对新版指南病理部分进行了详细介绍。病理部分更新主要涵盖了2019版WHO乳腺浸润癌组织类型及分子特征,新增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评估内容。也强调了ER弱阳性、HER-2低表达病理评估等内容。
刘月平 教授
提及乳腺癌的
陈佳艺 教授
广东省人民医院王坤教授分享了2022 CSCO BC——早期三阴性乳腺癌的更新要点及研究进展。对于这部分患者,主要新增了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后的辅助治疗和辅助化疗(强化治疗)。
王坤 教授
江苏省人民医院殷咏梅教授解读了新版指南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部分更新要点。殷咏梅教授指出,对于这部分患者的分层,今年指南新增了TKI治疗失败分层,另外,原“未用过H,曾用过H但符合再使用”分层,调整为“H敏感”分层。
殷咏梅 教授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郝春芳教授解读了最新指南激素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的更新要点及相关研究进展,郝教授指出,2020版指南的内分泌治疗,可概括为:改变很多、步子很快、期待很多、挑战很大;而对于今年新版指南的内分泌治疗,可归纳为:细化分层、优势筛选、全面管理、长治久安。
郝春芳 教授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王树森教授解读了三阴性晚期乳腺癌的更新要点和推荐理由。王教授指出,化疗是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的中流砥柱,靶向治疗已取得精准突破,基于相关研究,免疫治疗目前处于“冰火两重天”状态,而ADC药物“未来已来”。
王树森 教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刘荫华教授解读了2022版中华医学会乳腺外科临床实践指南要点。2022版修订内容主题包括浸润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保乳手术、前哨淋巴结活检、妊娠期与哺乳期乳腺癌、乳腺癌中心静脉血管通路6方面内容。
刘荫华 教授
在诊疗指南最后环节,江泽飞教授系统、全面、详实地解读了新版指南的主要更新要点。江教授指出,今年1月8日进行年度回顾和指南更新讨论会之后,8号在CSCO BC年会上会颁布纸质指南。本次大会上,将发布CSCO AI BC人工智能辅助决策系统,未来,希望可利用AI系统实现人工智能、智能决策和个案管理。
江泽飞 教授
诊疗指南解读之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殊教授和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宋国红教授分别针对新辅助治疗和骨转移MDT领域的相关问题进行梳理,各位专家分别针对特定病例进行了热点讨论。
王殊 教授
热点讨论1
宋国红 教授
热点讨论2
新闻发布会
在会议首日的新闻发布会环节,江泽飞教授首先对参加新闻发布会的媒体朋友表示热烈欢迎。江教授指出,结合中国实际、制订中国指南、提供中国方案、解决中国问题是中国乳腺癌领域专家需要共同完成的事情。自2017年CSCO BC指南首次发布以来,2019年、2020年、2021年分别进行了更新,2022 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更新主要涵盖组织机构和专家组成员、证据等级及推荐级别、国际进展、中国贡献、专家共识、可及性及人工智能和疾病管理。
参加新闻发布会的专家还有殷咏梅教授、王荫华教授、浙江省肿瘤医院王晓稼教授、王树森教授和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耿翠芝教授,各位专家分别解答了各媒体关于新版指南的相关问题。
更多精彩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