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1 13:59:18来源:医脉通阅读:12次
作者:陈湘磊,常津津 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血液科
本文为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溶血是指红细胞遭到破坏、红细胞内容物逸出,最终
1.溶血性输血反应的病理生理机制
1.1红细胞破坏的机制
因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常因血型登记错误所致。参与溶血的抗体主要为IgM类,少数情况下为IgG类。IgM抗体可迅速固定补体,引起严重的血管内溶血。血浆或单采血小板输注时,偶有因含有高滴度的同种抗体而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针对Kidd, Kelly, Duffy等血型的抗体可因输血史、
1.2红细胞破坏的地点
溶血可发生在血管内(循环中)、血管外(网状内皮系统)。发生的部位主要与红细胞表面抗原的密度、抗体能否固定补体并形成攻膜复合体(MAC)以及肝脾中巨噬细胞的数目有关。血管内溶血主要是抗体结合红细胞表面相应的血型抗原、固定补体、形成MAC,导致红细胞膜上产生许多小孔、
1.3红细胞破坏的时间
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AHTR)发生在输血开始到输血结束后的24小时内。延迟性溶血性输血反应(DHTR)发生在输血后24h到30天内。延迟性血清学输血反应(DSTR)的发生时间同DHTR,往往无临床症状、无溶血的实验室证据,通常因血清学检查发现同种抗体而确诊。
2.溶血性输血反应的诊断与治疗
2.1AHTR的诊断与治疗
免疫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不相容的血型类型、血制品种类及输入的量共同决定了AHTR的严重程度。AHTR主要的临床表现有低血压、寒战、高热、急性肾衰导致的少尿或无尿、DIC、
非免疫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红细胞储存、输注过程中温度过高(加温输注)或过低(储存不当),渗透压改变(不恰当的暴露于低渗溶液,如5%葡萄糖、蒸馏水),机械损伤,供者红细胞内在缺陷(如G6PDH缺乏、镰状细胞特征)均可发生AHTR,可出现相似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特征,但不会出现
2.2DHTR的诊断与治疗
DHTR患者往往有输血史、妊娠史,少见的情况包括实体器官移植史、
2.3DSTR的诊断与治疗
无溶血的临床症状,但在输血后通过直接Coombs或抗体筛查可以发现新的有临床意义的血型抗体。
DHTR、DSTR均需证实参与溶血的同种抗体及红细胞抗原,以避免再次输血时输入具有相同抗原的红细胞。
3.溶血性输血反应的预防
AHTR的发生概率为1次/70,000次输注3,DHTR与DSTR的发生率估测为1:800-1:11,000。采血错误、
加强患者信息核对、每次输血前均重新采集血样4、除血清学方法外采用分子学技术(DNA为基础的分型)配型、血液储存及运输过程中避免极端高温和低温、对已知的存在红细胞同种抗体的患者采用警示标志,这些措施可能均有助于预防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Hod EA. Consequences of hemolysis: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 response to erythrophagocytosis. Transfus Clin Biol J la Soc Fr Transfus Sang. 2019;26(2):125-127. doi:10.1016/j.tracli.2019.02.005.
2. Merle NS, Boudhabhay I, Leon J, Fremeaux-Bacchi V, Roumenina LT. Complement activation during intravascular hemolysis: Implication for sickle cell disease and hemolytic transfusion reactions. Transfus Clin Biol J la Soc Fr Transfus Sang. 2019;26(2):116-124. doi:10.1016/j.tracli.2019.02.008.
3. Strobel E. Hemolytic Transfusion Reactions. Transfus Med hemotherapy Off Organ der Dtsch Gesellschaft fur Transfusionsmedizin und Immunhamatologie. 2008;35(5):346-353. doi:10.1159/000154811.
4. 王立萍, 孙福廷. 血浆置换配合激素治疗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1 例. 中国输血杂志. 2015;28(3):326-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