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2 18:16:14来源:医脉通阅读:10次
医脉通皮肤科(Medlive-Dermatology)编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荨麻疹是一种对患者身体、心理和经济都有重大影响的流行性皮肤病。近年来,随着对该病的认知加深和相应治疗证据的出现,荨麻疹的国际治疗指南相应更新。2021年台湾皮肤病学会(TDA)参考现有指南,并结合最新研究,更新了2014年版TDA荨麻疹共识,并于近日正式发布。本文就《2021中国台湾皮肤病学会:荨麻疹的定义、分类、诊断和治疗共识》(以下简称新共识)做要点解读。
荨麻疹的定义
荨麻疹是一种以突然出现风团、血管性水肿或两者兼而有之为特征的皮肤病。其中风团和血管性水肿具有一定的差异(表1)。
表1 荨麻疹风团和血管性水肿的特征比较
荨麻疹的分类
根据发生频率、持续时间和诱因的不同将荨麻疹分为不同类型。根据荨麻疹的持续时间分为急性或慢性,急性荨麻疹表现为自发出现风团和/或血管性水肿,持续时间≤6周。
表2 慢性荨麻疹分类
疾病评估
新共识建议,荨麻疹的活动度常用荨麻疹活动度评分(UAS)来进行评价,而治疗对患者病情的控制程度常用荨麻疹控制程度测试(UCT)来衡量。另外,慢性荨麻疹对患者生活质量有一定影响,可采用慢性荨麻疹生活质量问卷(CU-Q2oL)评估疾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程度。
荨麻疹的诊断
荨麻疹的诊断主要基于疾病的症状和体征。建议临床医生无需识别和诊断出所有患者的全部潜在致病因素。首先应对患者进行详尽病史采集,根据病史提示进行
图1无论症状持续时间长短,出现风团、血管性水肿或两者兼有患者的推荐诊断流程(ACEi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ID =自身炎症性疾病;HAE = 遗传性血管性水肿;AAE =获得性血管性水肿;AE = 血管性水肿)
表3 常见慢性荨麻疹亚型的诊断检测a
备注:ANA = 抗核抗体;CAP =过敏原特异性Ig E检测;CRP = C反应蛋白;ESR = 红细胞沉降率;Ig E = 免疫球蛋白E;MAST = 多种过敏原同时检测;NSAID = 非甾体抗炎药。a有93%的人赞成。b取决于怀疑的原因。c除非患者病史强烈提示,例如过敏。d作为严重全身性疾病的指征。
慢性荨麻疹的治疗
荨麻疹的治疗应以完全缓解症状为目标,针对CSU患者可采取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两种途径(图2)。
图2 CSU患者的治疗方案
非药物治疗以患者教育为主,药物治疗则建议定期连续使用第二代抗组胺药,而不是按需使用,以减少疾病发作和提高生活质量。患者若对抗组胺药应答不佳,可选
急性荨麻疹的治疗
急性荨麻疹有多种潜在诱因(如
图3 急性荨麻疹患者的治疗方案
新共识推荐抗组胺药作为急性荨麻疹的一线治疗,如果症状严重或使用抗组胺药无法解决,可考虑短期糖皮质激素治疗。
特殊人群管理
➤老年患者
一般来说,老年患者的治疗药物和剂量应谨慎选择,首选第二代H1 抗组胺药,同时注意避免患者发生跌倒或交通事故的风险。患有多种合并症或肾/肝功能受损的老年患者,可使用比拉斯汀和奥马珠单抗。
➤合并肝肾功能不全患者
肝肾功能受损患者包括接受透析(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的患者均需调整抗组胺药物剂量。建议患有严重肝肾疾病的患者应谨慎使用非镇静性第二代H1抗组胺药,避免使用第一代H1抗组胺药。另外,窄谱UVB 光疗是一种耐受性良好的治疗方式,可用于患有
➤儿童
对于 12 岁以下的儿童,新共识推荐标准剂量的非镇静性第二代H1抗组胺药作为一线治疗。若治疗2-4 周后症状持续存在,可将剂量提高至四倍。参考成人治疗方案,在二线治疗失败后,6岁以上难治性CSU患者也可使用奥马珠单抗进行后续治疗。
➤孕妇
临床医生应避免对孕妇尤其是孕早期使用任何系统治疗,应在权衡利弊的情况下进行相应治疗,如H1抗组胺药。如果是急性荨麻疹或严重CSU,首选非氟化糖皮质激素(7.5mg/天,不超过20mg/天)。环孢素仅作为病情严重患者的挽救治疗方案。
➤哺乳期妇女
所有低浓度的 H1 抗组胺药均可能经乳汁分泌,经权衡利弊,首选无镇静作用的第二代H1 抗组胺药。其次也可考虑非氟化糖皮质激素(在母乳中分泌较少)和奥马珠单抗的使用。另外,使用环孢素时,需监测婴儿的环孢素毒性症状,并密切关注婴儿血浆水平。
小结
与2014版相比,新版共识进行了一些实质性的修改。例如,在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的常规检测诊断中新加了
参考文献:
1.Cho YT, Chan TC, Lee CH, et al. Taiwanese dermatological association consensus for the definition, classification,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urticaria: A 2021 update. J Formos Med Assoc. 2022 Feb 23:S0929-6646(22)00069-9. doi: 10.1016/j.jfma.2022.02.007.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5219557.
2.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荨麻疹研究中心.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2018版)[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9(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