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Pola-R-CHP较R-CHOP相比在初诊DLBCL中具有更优的PFS

2022-04-15 18:26:00来源:医脉通阅读:12次

医脉通编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淋巴瘤中最常见的一种,在CHOP(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和泼尼松)方案基础上加用抗CD20单克隆抗体利妥昔单抗可显著改善患者结局。尽管大多数患者可以通过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R-CHOP)治愈,但高达40%的患者会出现原发难治或在初诊治疗缓解后复发。为了改善R-CHOP的治疗结局,研究者们进行了很多随机试验,包括加强免疫化疗强度(通过增加剂量或周期数或缩短周期间隔),增加维持治疗,或使用第二代抗CD20单克隆抗体,或引入其他新型药物。但这些临床试验均未显示有临床意义的结局改善,R-CHOP目前仍然是DLBCL的标准一线治疗。 


CD79b是参与细胞信号传导的B细胞抗原受体的异源二聚体跨膜组分的一个亚基,广泛表达于成熟B细胞淋巴瘤表面,包括DLBCL。Polatuzumab vedotin(Pola)是一种抗体-药物偶联物,由抗CD79b单克隆抗体组成通过蛋白酶可裂解连接子与一甲基Auristatin E(一种强效微管抑制剂)结合。最近一项针对复发性或难治性DLBCL(R/R DLBCL)患者的随机试验中,在苯达莫司汀和利妥昔单抗(BR)基础上加用Pola对比BR可显著延长患者的总生存期(OS)。另外,一项IB/II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Pola-R-CHP(Pola联合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和泼尼松)作为DLBCL的一线治疗,患者总缓解率(ORR)达到89%,完全缓解(CR)率达到77%。基于此,研究者们进行了随机、III期POLARIX试验,对比Pola-R-CHP与R-CHOP在初诊的DLBCL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研究方法


POLARIX试验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国际III期试验。纳入的患者年龄为18-80岁、明确为CD20阳性DLBCL、既往未接受过淋巴瘤治疗、ECOG体能状态评分为0-2分;基线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在2-5分之间,并且具有足够的血液学、肾脏、肝脏和心脏功能。关键排除标准为惰性淋巴瘤史、R-CHOP任何药物组分的禁忌症、既往接受过蒽环类药物和已知中枢神经系统(CNS)受累。符合条件的患者以1:1的比例随机接受Pola-R-CHP或R-CHOP治疗,计划8个周期(每个周期21天)的治疗。在前6个周期内,患者接受Pola-R-CHP或R-CHOP治疗,在第7和第8周期,两组患者均接受利妥昔单抗单药治疗。允许使用鞘内化疗进行CNS预防。根据研究者的判断,允许对大包块初始部位或结外部位进行巩固性放疗。主要研究终点是研究者评估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对关键次要终点进行了分层分析,其中包括治疗结束时通过盲态独立中心审查确定的基于PET-CT的CR率,以及OS。


研究结果


患者特征


总体而言,共有1063例患者接受了合格性筛选。2017年11月14日至2019年6月27日,共879例患者(意向治疗人群)接受随机分配,其中440例患者分配至Pola-R-CHP组,439例分配至R-CHOP组(图1)。安全性分析人群包括Pola-R-CHP组的435例和R-CHOP组的438例患者。两组患者的基线时人口统计学和临床特征相似(表1)。总体患者人群的中位年龄为65岁(范围:19-80岁)。两组之间DLBCL的分层因素(IPI评分、是否存在大包括和地理区域)和亚型分布基本均衡。两组患者之间的诊断(定义为活检日期)和开始治疗之间的中位时间相似(表1)。

11.png

图1 研究流程图


表1 意向治疗人群基线特征

22.png



患者接受治疗情况


多数患者接受了全部6次的研究用药,其中Pola-R-CHP组和R-CHOP组分别为91.7%和88.5%;分别有88.0%和85.9%的患者接受全部8个周期治疗。两个治疗组中利妥昔单抗、多柔比星和环磷酰胺的中位相对剂量强度(给药剂量相对于计划剂量的比例)均大于99%。在完成试验治疗后,Pola-R-CHP组和R-CHOP组分别共有11例(2.5%)和18例(4.1%)患者接受了预先计划的放疗;Pola-R-CHP组和R-CHOP组接受CNS预防的患者分别为72例(16.4%)和86例(19.6%)。


患者疗效


数据截止时(2021年6月28日),中位随访为28.2个月,Pola-R-CHP组患者的进展、复发或死亡风险均显著低于R-CHOP组(分层风险比,0.73;95%CI,0.57~0.95;P=0.02)(表2和图2A)。里程碑分析显示,Pola-R-CHP组2年PFS率也优于R-CHOP组患者分别为76.7%(95%CI,72.7-80.8%)vs 70.2%(95%CI,65.8-74.6%)。PFS的探索性亚组分析结果因人口统计学和疾病特征而异。


研究者评估的PFS分析显示,Pola-R-CHP组的事件相对风险低于R-CHOP组,两组患者的2年PFS率分别为75.6%(95%CI,71.5-79.7)和69.4%(95%CI,65.0-73.8%);出现事件或死亡的风险比-HR为0.75(95%CI,0.58-0.96;P=0.02)(表2和图2B)。两组间治疗结束时(盲态中心审查确定)的患者达到CR率无显著差异,分别为78.0%和74.0%(P=0.16)。然而,研究者评估的无病生存期分析表明,接受Pola-R-CHP治疗且最佳缓解为CR的患者比接受R-CHOP治疗且CR的患者更有可能出现持续缓解(复发或死亡的HR为0.70;95%CI,0.50~0.98)(表2和图2C)。两组间患者的OS无显著差异(表2和图2D)。Pola-R-CHP组13例患者(3.0%)和R-CHOP组12例患者(2.7%)报告疾病进展或复发伴CNS受累。


表2 意向治疗人群疗效

33.png


44.png

图2 该研究中患者预估的PFS和OS情况


患者安全性


Pola-R-CHP组与R-CHOP组间患者的总体安全性特征基本相似,两组间的任何级别和3或4级不良事件(AE)类型和发生率基本相似(表3)。未检测到新的安全性信号,Pola-R-CHP的安全性特征与各药物的已知安全性特征一致。Pola-R-CHP组和R-CHOP组患者最常见的3或4级AE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分别为28.3%和30.8%)、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分别为13.8%和8.0%)和贫血(分别为12.0%和8.4%)。尽管接受Pola-R-CHP治疗的患者中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高于接受R-CHOP治疗的患者,但发生3级或4级感染的患者相似(分别为15.2%和12.6%)。总体而言,Pola-R-CHP组和R-CHOP组中分别有27例(6.2%)和29例(6.6%)患者发生导致试验方案中至少1种药物停药的AE。在这些患者中,Pola-R-CHP组19例(4.4%)患者因AE停用Pola,R-CHOP组22例(5.0%)患者因AE停用长春新碱;这两种种药物主要与神经系统事件相关。两治疗组间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ola-R-CHP组和R-CHOP组中任何级别的周围神经病变报告率分别为52.9%和53.9%,≥2级周围神经病变报告率分别为13.8%和16.7%。极少数患者因周围神经病变而中止治疗(Pola-R-CHP组和R-CHOP组分别为0.2%和0.9%)。


表3 患者治疗相关的毒副反应

55.png


研究结论


该研究结果显示,在初诊DLBCL患者中,Pola-R-CHP较R-CHOP相比,具有更优的2年PFS率且安全性特征相似。


参考文献

Hervé Tilly , Franck Morschhauser , Laurie H Sehn, et al. Polatuzumab Vedotin in Previously Untreated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N Engl J Med. 2022 Jan 27;386(4):351-363.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