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6 19:34:00来源:医脉通阅读:12次
"全国
三阴性乳腺癌(TNBC)通常被认为是最凶险的乳腺癌亚型,目前临床上早期TNBC治疗存在哪些痛点?
刘强教授:对于TNBC,不少患者和医生都是谈之色变,主要是因为TNBC不仅复发率比较高,而且死亡率也比较高。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有内分泌治疗可供选择,HER2阳性的乳腺癌有抗HER2的靶向治疗可供选择,而TNBC的治疗手段非常的单一,主要为化疗。此外,TNBC化疗原发耐药情况屡见不鲜,也就是说,很多患者术后的化疗其实是无效的。以下两点提示了这一现象的存在:第一,TNBC在手术后两年内快速复发的患者比例明显比其它亚型更高;第二,TNBC患者两年内死亡比例更高,美国的数据显示,TNBC患者两年内的死亡风险是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乳腺癌的8~11倍。
针对我们中心接受新辅助化疗的近1800例乳腺癌患者所做的回顾性分析显示,TNBC化疗中疾病发生进展和肿瘤缩小比例<30%的患者比例共计约为23%左右。换言之,20%左右的患者存在化疗耐药的现象,而这些患者就是术后复发的主要群体。TNBC一旦发生转移,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mOS)明显较短。欧洲去年发表的针对两万多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数据显示,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乳腺癌的mOS可达40个月,HER2阳性乳腺癌可达50多个月,而TNBC一旦转移mOS仅有十几个月,预后是最差的。
所以医生和患者对于TNBC往往都比较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具体的TNBC患者,其复发风险很难准确预知,这些就是TNBC临床上最大的几个痛点。
针对以上痛点,应采取哪些临床措施以提高TNBC的治愈率?
刘强教授:目前最常用的策略为新辅助化疗。研究数据显示,化疗可以治愈大部分TNBC,但能否治愈的关键在于患者对化疗的敏感性。如之前所述,约20%的患者对化疗不敏感,部分患者甚至原发耐药。如果临床上先进行手术再进行化疗,则会失去观察肿瘤对于治疗具体反应的机会。目前,新辅助化疗后约30%~50%的TNBC患者可实现病理完全缓解(pCR),这部分患者群体的预后通常较好;但若未能实现pCR,预后则相对较差,此时可进行
但仅凭新辅助化疗尚显不足,因为CREATE-X研究同时显示,即使术后应用卡培他滨加强治疗,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DFS)也只是从原来的56%提高到70%,这就意味着仍有约30%的患者发生了复发转移。此外,患者实现pCR并不意味着疾病不会复发转移从而高枕无忧。对于化疗前肿瘤负荷较大如T3或T4分期或淋巴结阳性的患者,即使实现pCR,也仍有超过15%的患者在五年内复发。因此,如何精准定位真正高危的患者,并应用更有效的手段去治疗这类患者,这是目前我们探索的重点。
在2020年,我们发表了一个针对接受新辅助治疗早期乳腺癌患者的研究,研究中应用了一项液体
4月8日上午,王洁教授也在CSCO BC会上做了一个关于液体活检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演讲,这说明,液体活检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价值正在逐步得到临床的认可。对于TNBC患者,如果在影像学结果或者实验室结果证实转移后才开始治疗,则通常为时已晚,而ctDNA为医生提供了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以提前精准识别高复发风险患者,并给予了提前干预的可能性。换言之,通过这一技术,医生可以实现“未雨绸缪”,而非只能“亡羊补牢”。2020年的我们发表的文章是小样本的研究,现在大规模的前瞻性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中,我们希望通过更多的数据来验证ctDNA的价值。
此外,更有效的治疗手段也是重要的措施之一,在单纯化疗疗效有限的情况下,联合更精准的治疗手段,如联合免疫治疗或联合针对BRCA突变的PARP靶向治疗等方案也是可行性较高的策略。
在乳腺癌精准治疗的大趋势下,ctDNA检测手段有哪些机遇与挑战?
刘强教授:首先,如前所述,约60%~70%的患者可通过化疗治愈,对于此类患者,医生没有必要使用过强的治疗,因为这会对患者带来不必要的副作用等困扰,而ctDNA可以助力医生精准识别真正的高危患者,以此实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其次,ctDNA可为医生提供有效的治疗监测手段和预警系统。对于接受治疗的患者,若治疗无效,ctDNA会持续上升;反之,若治疗有效,ctDNA会下降直至清零。因此在临床上,ctDNA能够提示哪些患者可能高危复发,还可客观真实地体现治疗效果。
最后,在未来,我相信ctDNA能够指导医生针对高危患者进行精准的升级治疗,也应该可以精准地指导降级治疗。比如,对于年老或者化疗耐受较差的患者,若ctDNA提示肿瘤仅侵犯局部,则临床医生就可以尝试仅给予毒性较小或者较短疗程的方案治疗,同时用ctDNA进行密切监测,这样在保证患者身体状况的同时,实现治愈的目的,更好地帮助临床医生和患者。由于三阴乳腺癌转移后的预后很差,我们希望有的放矢,而不是盲人摸象,尽可能把三阴乳腺癌精准地治愈在早期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