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9 15:19:54来源:医脉通阅读:11次
医脉通整理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全国
孙涛 教授
辽宁省肿瘤医院乳腺内科主任、博导
辽宁省肿瘤医院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主任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肿瘤心脏病学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物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多发和不明原发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精准医学与肿瘤MDT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辽宁省抗癌协会肿瘤标志物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辽宁省抗癌协会化疗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
在乳腺癌内分泌分层治疗中,CDK4/6抑制剂已经成为基础治疗,这将会为乳腺癌临床实践中的决策带来哪些改变?
孙涛教授:首先要明确的是,临床工作中很多因素会影响处方的决策。从2015年开始,国际三大CDK4/6抑制剂逐步问世,激素受体阳性(HR+)晚期乳腺癌的治疗已经进入了靶向治疗时代。国内外指南均推荐CDK4/6抑制剂作为HR+晚期乳腺癌一线的标准治疗方案,但是即便如此,中外的治疗模式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统计显示,2013年美国的CDK4/6抑制剂一线使用率已接近50%,而我国仍以化疗为主,这与我国的国情现状相关。因此,临床医生需要综合考虑药物的疗效、安全性、可及性以及患者自身的状况做出处方决策。
目前,随着CDK4/6抑制剂在中国可及性的提升,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患者得以在一线应用,部分早期高危患者甚至已经在辅助治疗阶段应用CDK4/6抑制剂联合芳香化酶抑制剂。在CDK4/6抑制剂成为基础治疗甚至用药阶段前移的现在,CDK4/6抑制剂治疗后疾病复发或进展的患者亟待临床的关注。晚期内分泌治疗的排兵布阵,要根据患者既往内分泌治疗的敏感度和药物使用状况等因素,最终形成最适合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作为国内著名乳腺癌专家,您参与或领导了多项国际国内大型临床研究。这些研究的价值和对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是什么?
孙涛教授:我所在的辽宁省肿瘤医院的乳腺内科的确参与了多项国内外的大型临床研究,在积极协助探索最有利于患者治疗选择的同时,也使患者获得了经济和疗效的均衡获益,这其中包括很多最终改变了指南规范和临床实践的大型研究,比如ACE、DAWNA-1和PALOMA-4等。值得注意的是,刚刚发布的CSCO BC指南当中,有了更多中国本土药物的身影,这与我们国内临床专家和研发企业的付出息息相关。CSCO指南相较于国际指南,最大的差别在于考虑循证医学证据的同时,也兼顾了药物的可及性,真正体现了对患者的人文关怀。
不同药物的疗效可能会有人种差异,国际药企也在寻求中国数据。而我们的本土企业,从研发之初就带有中国基因,这种更为针对中国患者的研究可能会具有更好的临床指导意义。DAWNA-1研究为中国患者提供了更多CDK4/6抑制剂的选择,研究显示达尔西利相较于其他CDK4/6抑制剂,疗效相当且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在数值上更低。结合中国
对于CDK4/6抑制剂或其他机制靶向药,未来的研究方向有哪些?面临着哪些机遇与挑战?
孙涛教授:当CDK4/6抑制剂成为HR+乳腺癌的基础治疗,甚至晚期一线的标准治疗的时候,CDK4/6抑制剂治疗后疾病复发或进展的患者就亟待临床的关注。可以看到,国际指南对于此类患者只有治疗方案推荐,并无标准划定。除了部分小样本证据支持CDK4/6抑制剂的跨线治疗以外,各类不同机制的药物也在纷纷探索对于此类患者的疗效,其中部分已经有阶段性的结果公布。未来是肿瘤精准治疗的时代,国外有PI3K的抑制剂、PARP抑制剂的推荐,而CSCO BC指南对于CDK4/6抑制剂进展后的患者,也有了HDAC抑制剂
在未来,对于其他乳腺癌分子亚型的探索以及对于乳腺癌不同治疗阶段的探索,都是值得临床医生关注的方向。而进一步延伸,不仅药物本身的临床研究,关于不同靶向药的最佳配伍药物、服药方式的疗效差异、不同剂型对于患者依从性的提升以及如何寻找疗效提示的生物标志物等方向,都具有极大的临床价值。实现肿瘤患者生命的延长和生活质量的综合提升,是患者最朴实的诉求,也是临床专家追求的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