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20 18:36:32来源:医脉通阅读:13次
医脉通编辑撰写,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2021 CCO大会期间,《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
病例引导
基本信息:男,53岁,因“排尿困难,伴尿痛”入院,既往体健。
PSA:74.38ng/ml。
MRI:前列腺占位,考虑前列腺癌侵犯膀胱,双侧精囊腺及前列腺尿道部,并直肠周围、双侧髂血管旁,腹股沟多发淋巴结肿大。
前列腺穿刺:前列腺腺泡腺癌,GS 4+4。
PET CT:骶骨、左肩胛下角异常放射性浓聚灶,考虑转移;双肺多发结节,代谢略活跃,转移癌待排。
临床诊断:T4N1M1,Ⅳ期。
这是一例因症状就诊,通过完善检查确诊为晚期转移性前列腺癌的患者。患者初诊通过全雄激素阻断治疗,获得PSA的快速下降。后续患者出现骨痛加重,又通过化疗及新型内分泌治疗获得长达2年以上的长期控制。再后续患者出现肿瘤进展,通过基因检测发现靶点突变,通过靶向治疗联合适时的局部
专家解读
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mHSPC)的诊疗
转移性前列腺癌是前列腺癌的晚期阶段,理论上所有的治疗手段均无法达到治愈性的治疗效果。但是前列腺癌在这个阶段的总体进展相对较为缓慢,这也为临床医生创造“奇迹”赢得了相对较长的准备时间。
mHSPC肿瘤已发生转移,患者疾病进展和死亡风险增高(占全因死亡风险的16%),但疾病仍长期可控。因此,需要整合医疗模式来延缓患者的疾病进展,延长患者的总体生存时间。随着临床医生对mHSPC分子特征的认识加深,不断有新药及新的治疗方法应用于该阶段的疾病治疗。目前,新型联合治疗模式,已将前列腺癌患者的总体生存时间延长至60个月以上,对mHSPC也起到了很好的疗效。
前列腺癌是与雄激素密切相关的一种恶性肿瘤,因此所有的治疗方案都建立在抗雄激素治疗的基础上。在此基础上,叠加其他的治疗模式,才可以最大限度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根据临床试验的结果、患者的风险分层、我国的国情及诊疗现状,CACA指南对mHSPC患者的治疗选择做出不同层次的推荐。
面对众多的治疗方案,临床医生如何在真实的诊疗中合理化应用?指导临床医生合理化选择治疗方案的一个有效手段,就是对前列腺癌患者进行分型分类。依据目前的临床证据,CACA指南对晚期转移性前列腺癌进行了分层,分层的依据为骨转移病灶数及是否存在内脏转移,将患者分为高肿瘤负荷和低肿瘤负荷,从而指导临床用药。
在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中有一种特殊群体,CACA指南将这类患者定义为寡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这部分患者可能从系统化治疗+局部治疗的过程中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甚至达到无限接近临床治愈的效果。寡转移性前列腺癌的定义为:无内脏转移;≤3-5个转移病灶;除外淋巴结转移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优化患者人群的选择,进行系统化治疗,可以最大化部分转移性前列腺癌的治疗效果。
转移性前列腺癌,尤其是寡转移性前列腺癌的治疗,是通过多学科的整合,药物、手术、放射治疗和介入治疗等多手段的联合,全面提升整体疗效,达到MDT to HIM的诊疗模式。
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的诊疗
在接受一定时间的抗雄治疗后,部分患者会出现耐药的情况,此时临床医生需要考虑肿瘤是否发展为CRPC。此时,肿瘤进入终末期,即便有丰富的临床治疗手段但患者整体预后差,因此CRPC的临床治疗极其复杂,临床医生的合理化用药至关重要。
与mHSPC相比,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的肿瘤致死率明显升高,死亡率甚至达到56%。与此同时,超过90%的转移性患者还合并骨转移及骨痛。因此,针对CRPC患者的治疗,在延长患者生命的同时,也需要重视患者的生活质量。CACA指南总结了CRPC患者的4大特点。
1.需要重视患者无转移阶段的治疗
非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nmCRPC)患者的治疗目标是延缓患者出现转移的时间节点。CACA指南关于nmCRPC的诊断及定义标准:患者处于去势状态;血清学PSA未进展;影像学未进展(最关键)。指南建议对这部分患者:首先需要延缓肿瘤转移,同时维持患者的生活质量,最终改善患者的总体生存。nmCRPC患者PSA倍增时间(PSADT)≤10个月时,指南推荐使用
2.CRPC的诊疗是MDT to HIM的最佳应用场景之一
在CRPC阶段,临床医生尤其需要重视MDT to HIM的诊疗模式。目前,国内外CRPC阶段的整体疗效均有待改善。国内已经建立了中国泌尿肿瘤会诊平台,让尽可能多的中国的晚期mCRPC患者通过这个平台参加临床试验,从MDT to HIM的诊疗模式中获得更好的疗效。来自华西医院的数据说明,MDT to HIM的诊疗模式可以使CRPC阶段的患者获得更好的生存获益。
3.需要基因检测指导下的精准治疗
研究发现,CRPC患者的病情变化与多种信号异常相关,包括雄激素信号、细胞周期信号、DNA损伤修复等。研究数据显示,约90%的CRPC患者存在具有临床意义的基因突变;25%-30%的患者携带致病性DNA修复通路基因突变。
一些新的靶向药物如
4.患者常见骨转移
90%的mCRPC患者合并骨转移及骨痛,因此在治疗过程中,临床医生需要重视骨转移病灶的治疗。CRPC阶段的骨转移病灶治疗分两层:首先,通过治疗性用药(新型抗雄药物、化疗药、核素镭-233等)控制肿瘤,延缓骨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其次,适当使用骨保护剂(
总结
由于来自中国人群的数据很少,国内指南仍然优先使用国外高等级的证据来指导中国人群CRPC的治疗。因此,我们倡导更多的临床医生和CRPC患者通力合作,参加临床试验,获得属于中国人群的数据。
最后,来自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叶定伟教授对以上内容做了总结。叶教授指出,在晚期前列腺癌的治疗中有四个关键点:全身治疗是基础、分子靶向是进阶、局部治疗可探索、精准评估看疗效。临床医生做好这四点,才能最终达到MDT to HIM的诊疗模式,提高前列腺癌患者的疗效,造福更多的患者。
专家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