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21 18:18:00来源:医脉通阅读:12次
医脉通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从1910年德国免疫学家保罗埃尔利希首次提出抗体药物偶联物(ADC)的设想,至如今众多ADC药物获批上市的百年间,ADC药物在血液肿瘤领域已经占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传统细胞毒性药物相比,ADC药物的细胞毒性药物成分通过连接子与单抗结合,提高了ADC药物的肿瘤特异性,减低了其对正常组织细胞的毒性。而且ADC药物能靶向且足量地递送药物至表达相应抗原的肿瘤细胞,从而扩展了治疗窗。那么,目前ADC药物的临床试验进展如何呢?在2022年4月14-17日线上举办的2021中国肿瘤学大会(CCO)上,应志涛教授以“血液肿瘤领域中抗体药物偶联物的研究进展”为题,重点介绍了几类ADC药物临床试验的结果和进展。
维布妥昔单抗(Brentuximab
vedotin,BV)是CD30单抗结合细胞毒性药物—甲基澳瑞他汀E(MMAE)的ADC药物。该药物能够与表达CD30的
应志涛教授接着具体介绍了近年来BV相关临床试验的结果。2021年第63届美国血液学年会(ASH)报道了一项718例复发/难治经典霍奇金淋巴瘤(R/R
cHL)患者的研究果,对比单纯挽救性化疗组,BV联合挽救性化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此外,2021
ASH大会还公布了另一项BV联合CHEP方案序贯BV巩固治疗外周
应志涛教授总结道,上述临床试验结果表明BV在cHL、PTCL和PMBCL患者中能够取得很好的疗效,且没有特殊不良事件的报道;≥3级的不良事件为血液学毒性事件,这是细胞毒性药物成分应用后无法避免的情况。
应志涛教授最后介绍了正在开展的BV相关临床研究,包括SGN35-032研究、PACIFIC研究、ECHELON-3研究和SGN35-027研究。目前,临床工作者对于BV在CD30低表达的淋巴瘤患者中的疗效存有疑问。所以对于SGN35-032研究,应志涛教授强调道,该研究探索了BV联合CHP方案治疗CD30表达低于10%的PTCL患者的疗效,该研究结果能够揭示CD30低表达的淋巴瘤患者对BV的反应情况。
Polatuzumab Vedotin
Polatuzumab
Vedotin(Pola)是CD79单抗结合MMAE的ADC药物。该药物能够与表达CD79的B细胞结合,在溶酶体蛋白酶的作用下,释放MMAE,杀死表达CD79的B细胞。Pola获得FDA批准的重要注册研究是GO29365研究,该研究揭示了Pola+
应志涛教授接着具体介绍了近年来Pola相关临床试验的研究结果。2021年中华医学杂志发表了Pola+BR方案用于R/R
DLBCL患者国内的临床研究结果,包括河南省肿瘤医院和江苏省肿瘤医院等在内,多家国内临床医院参与了该研究。该研究结果表明,患者CR和部分缓解(PR)率可以达到80.9%,最常见的不良事件是血液学毒性事件和周围神经病。2022年新英格兰杂志发表了POLARIX研究的结果,该研究对比了Pola-R-CHP与R-CHOP方案在初治DLBCL患者中的疗效,结果表明与R-CHOP方案相比,Pola-R-CHP能显著改善患者的PFS,24个月时Pola-R-CHP组PFS率为76.7%,R-CHOP组为70.2%,两组间并无特殊不良事件的发生。2021美国临床肿瘤学年会(ASCO)公布了Pola联合
应志涛教授总结道,上述试验结果表明,Pola无论是联合BR还是R-CHP方案,在R/R
DLBCL患者中均显示出显著疗效,且未出现特殊不良事件;此外,双特异性抗体联合Pola用于DLBCL患者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虽然有CRS和ICANS的发生,但与CAR-T细胞疗法相比,发生率和级别较低。
Loncastuxima Tesirine
Loncastuxima
Tesirine(Lonca)是CD19单抗结合细胞毒性药物—吡咯并苯并二氮杂卓(PBD)的ADC药物。该药物获得FDA批准的主要注册研究是LOTIS-2研究,该研究评估了单药Lonca用于接受≥2线治疗R/R
DLBCL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表明患者ORR为48.3%,CR率为24%,缓解持续时间(DOR)为10.3个月,中位PFS为4.9个月,中位OS为9.9个月,无特殊不良事件的报道。在2021年ASCO会议上,更新了LOTIS-2研究数据,结果表明在不同的亚组分析中,Lonca能够为≥2线治疗的R/R
DLBCL患者带来持续的生存获益。63届ASH大会上,公布了LOTIS-3研究的中期分析结果,该研究评估了Lonca联合
应志涛教授总结道,Lonca于2021年获批于FDA,该药物大部分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如LOTIS-5研究。从LOTIS-2和LOTIS-3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到Lonca对于R/R
DLCBL患者显示出了令人鼓舞的抗肿瘤活性和可控的安全性,希望未来的研究能对该药物的临床使用,提供进一步的数据支持。
总结
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治疗探索中,继细胞免疫治疗和双特异性抗体后,ADC药物是第三个热门领域。ADC药物单药或联合传统化疗方案,为淋巴瘤、
应志涛 教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医学博士、主任医师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委员会青年委员
中国老年血液学淋巴瘤学组委员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青年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药物临床研究与评价专业委员会委员
200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获得肿瘤学博士学位
2009年开始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淋巴瘤科工作至今
主要研究方向为淋巴瘤规范化诊断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