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病例分享:「暴发性1型糖尿病」的诊疗要点

2022-04-22 15:47:59来源:医脉通阅读:12次

作者:孙婧霞,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

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例在临床中少见的病例:暴发性1型糖尿病。暴发性1型糖尿病的诊疗要点与普通1型糖尿病有什么区别?通过病例和相关文献,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病例分享


病例资料:

 

主诉:口干、多饮、多尿9月,四肢麻木2月余。

现病史:患者于9月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口干、多饮、多尿,无多食,无消瘦,予药物治疗后(具体不详)出现嗜睡,无意识障碍,无烂苹果味气味,无视物模糊,无恶心、呕吐,无腹胀、腹泻,无心悸、胸闷、胸痛,遂于外院急诊就诊,查“糖化血红蛋白 7.5%,葡萄糖 55.93mmol/L,血气PH 7.34,乳酸 0.7mmol/L”,考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予治疗后(具体不详)症状好转,出院后“诺和锐特充16U-16U-16U+长秀霖 26U/睡前”治疗,2021-6-1于我院就诊,查空腹血糖:9.65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3.78mmol/L↑,β-羟丁酸:0.40mmol/L↑,PH 7.4,空腹C肽、胰岛素及餐后2小时C肽、胰岛素低,糖尿病自身抗体阳性(GAD 17.86U/ml),脂肪酶偏高,诊断暴发性1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性酮症,入院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出院予优泌乐6/14/2U+来得时33U/睡前降糖治疗,出院后逐渐改降糖方案为诺和锐6/6/6U+甘精胰岛素26U。2月余前出现四肢麻木,自诉近期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波动于10mmol/L以内,现为进一步治疗收入我科。起病以来,患者精神欠佳,胃纳可,睡眠欠佳,二便正常,体重近9月下降约8kg。

 

既往史:20年前因阑尾炎行手术治疗。

个人史:无特殊。

婚姻史:已婚,配偶身体健康,育有2子1女,子女身体健康。

家族史: 有糖尿病家族史,大姐曾患糖尿病。

 

查体:T:36.4℃,P:82次/分,R:20次/分,BP:123/77mmHg,体重76.4kg,身高179.5cm,BMI 23.71kg/m^2。心肺腹未见异常,神经系统查体未见异常,双下肢不肿,足背动脉搏动可。

 

辅助检查:


血尿便常规:(图1-3)

1650614041836359.jpg 

1650614059898777.jpg

1650614078777320.jpg


生化、肝功能:(图4-5)


1650614099197439.jpg

1650614103287954.jpg 


血脂:(图6)

 

1650614133143725.jpg


心功酶:(图7)

 

1650614146973305.jpg

 

胰腺二项:(图8)

 

1650614165376379.jpg

 

糖化血红蛋白:12.0%↑

 

乳酸、β-羟丁酸:(图9)

 

1650614183565265.jpg

 

胰岛功能:


1650614208433972.png

 

胰岛素抗体和糖尿病自身抗体:(图10、11)

 

1650614225579582.jpg

1650614242519870.jpg 


糖尿病肾病筛查:(图12-14)

 

1650614255536568.jpg

 

1650614273840894.jpg


1650614278107847.jpg


四肢多普勒血流图:右下肢ABI指数为胫后动脉1.08,足背动脉1.15, 左下肢ABI指数为胫后动脉1.08,足背动脉1.04,提示双下肢血供正常;

震动感觉阈值检查-足部感觉神经:浅感觉正常;

眼底照相:正常眼底;

血管超声:颈动脉和下肢动脉未见异常;

 

诊断:

 

1.暴发性1型糖尿病(主诊断);

2.1型糖尿病性肾病(G1A2期);

3.1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

4.高脂血症。

 

诊断依据:

 

1.患者中年男性,慢性病程急性发作,病情反复;

2.以口干、多饮、多尿起病,病程初期糖化血红蛋白(7.5%)、血糖(55.93mmol/L)升高,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升高程度不相符;空腹C肽/胰岛素及餐后2小时C肽/胰岛素降低;迅速进展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自身抗体阳性(GAD 17.86U/ml),既往曾行胰岛素强化治疗,目前予诺和锐6/6/6U+甘精胰岛素26U/睡前降糖治疗;

3.患者既往肌酐:88.26umol/L,eGFR 95.26,尿白蛋白:肌酐:92.25mg/gCr↑,诊断糖尿病肾病(G1A2期);

4.患者感觉阈值:病人浅感觉(小纤维神经病变)有受损,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5.胰腺二项、肌酶、心功酶、转氨酶大致正常;心脏、血管、神经、眼底等未见明显靶器官损害。

 

治疗方案:

 

➤降糖:来得时18U 早上7点 + 优泌乐 6U/6U/6U 三餐前皮下注射

伏格列波糖片 (200ug) 每日三次 口服

➤调脂:阿托伐他汀钙片 (20mg) 每晚 口服

➤营养神经:依帕司他片 (50mg) 每日三次 口服

甲钴胺片 (0.5mg) 每日三次  口服

 

总结:

 

1.  患者中年男性,体型瘦长,慢性病程急性发作,首次发病以DKA起病,当时糖化血红蛋白 7.5%,葡萄糖 55.93mmol/L,考虑暴发性1型糖尿病,入院后降糖方案调整为甘精胰岛素针(来得时)(12iu)早上7时 + 赖脯胰岛素笔芯(优泌乐)(早餐前7U 午餐前6U 晚餐前6U),目前患者血糖尚可。

2.  患者目前诊断为暴发性1型糖尿病,胰腺二项、肌酶、心功酶、转氨酶大致正常,心脏、血管、神经、眼底等未见明显靶器官损害。

3.  根据201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暴发性1型糖尿病归为特发性1型糖尿病。与经典的1型糖尿病相比,该病有其独特的临床特征:发病急骤、病情危重、胰岛功能衰竭等。

4.  爆发性1型糖尿病的治疗原则与 1 型糖尿病相同;需要胰岛素治疗,且胰岛素用量大,血糖脆性大,需密切关注血糖,避免低血糖

5.  爆发性1型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β细胞功能急剧丧失及相关的代谢紊乱,可能同时合并肝、肾、心脏、肌肉等多脏器损害,定期复查生化、电解质、肌酸激酶等。该类型1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比经典1型的出现早,且可伴有胰酶升高,但无胰腺影像学改变,需注意密切关注。

 

知识点分享

 

暴发性1型糖尿病(FT1DM)是一种急性发病的T1DM,最早由日本学者提出。根据2019年WHO糖尿病分型标准,归为特发性1型糖尿病。报道主要见于东亚人群:在日本约占急性T1DM的20%,在韩国约占急性T1DM的7%,在欧洲后裔中罕见。

 

FT1DM的主要临床特征包括:

 

➤突发;

➤高血糖症状持续时间非常短(通常不到 1 周);

➤诊断时几乎没有C肽分泌;

➤诊断时酮症酸中毒;

➤大多数胰岛相关自身抗体阴性;

➤血清胰酶水平升高;

➤疾病发作前频繁出现流感样症状和胃肠道症状。

 

若符合以下标准即可临床诊断:

 

发现血糖升高1周便进展为酮症酸中毒;

初诊时血糖≥16.0 mmol/l,HbA1c<8.5%;

空腹血清C肽<0.10 nmol/L(0.3ng/mL) ,胰高血糖素兴奋后或进食后血清C肽峰值<0.17nmol/L(0.5 ng/mL)。


该病的其他表现:

➤胰岛抗体常为阴性;

➤98%的患者血淀粉酶等升高,胰腺超声无异常;

➤70%有流感样症状和胃肠道前驱症状 ;

➤常在妊娠分娩后发生

 

FT1DM的治疗原则与1型糖尿病相同:

 

➤若有酮症酸中毒,酮症酸中毒纠正后予胰岛素强化治疗,首选持续胰岛素泵皮下注射,或基础加餐时胰岛素强化疗法;

➤细胞功能急骤丧失,合并胰腺外分泌异常及其他脏器的功能损害,应密切监测血生化相关指标的动态变化;

➤对FT1DM血糖控制难度大,出现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危险性高于自身免疫性1型糖尿病。所以,在临床上对于FT1DM应做好糖尿病宣教,尽量控制血糖平稳达标,延缓并发症发生。

 

参考文献:

[1]Nat Clin Pract Endocrinol Metab. 2007;3:36–45.NEJM. 2000;342:301–7.

[2]WHO2019:糖尿病分类

[3]J Diabetes Investig. 2012;3(6):536-9

[4]Diabetologia. 2007;50(3):531-7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