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25 20:00:00来源:医脉通阅读:12次
医脉通编译,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神经阻滞剂恶性综合征(neuroleptic malignant syndrome, NMS)是机体针对抗精神病药治疗的一组反应,主要特征包括精神状态改变、帕金森征、高热、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严重时可致死。
NMS最常见于使用高效价第一代抗精神病药治疗的患者,但使用任何种类的抗精神病药均可能发生。2021年发表的一项系统综述显示,NMS的病死率为7.6%。
NMS的病理生理学尚未完全阐明,但一般认为,多巴胺能信号传导及相关通路被阻断可能是NMS发生的基础。临床观察到,使用抗精神病药之外的其他具有多巴胺能阻断效应的药物(如,抗组胺药)时,患者也可能出现相同的症状。此外,
然而目前,这些患者可能会被诊断为:
“帕金森高热综合征”(parkinsonism-hyperpyrexia syndrome)
“恶性样综合征”(neuroleptic malignant-like syndrome)
“急性运动不能”(acute akinesia)
“帕金森病患者的恶性综合征”(the malignant syndrome in Parkinson's disease)
“神经阻滞剂恶性综合征”(neuroleptic malignant syndrome)
本文作者在很大程度上认为,这些术语实际上都是同一种临床状况的同义词。并且,“神经阻滞剂”(neuroleptics),即NMS中的“N”,本身就是抗精神病药的一个几乎过时的同义词。因此,最好能使用一个可以反映症状或病理生理学的新术语替代NMS及其他相似的概念,供不同科室诊断之用。
尽管确切机制尚不清楚,且可能有其他神经递质的参与,但多巴胺能通路在NMS中似乎处于一个足够核心的位置;与此同时,5-HT综合征又是恶性综合征的一个重要的鉴别诊断。本文作者提议,引入“抗多巴胺能综合征”(antidopaminergic syndrome)这一新术语,用于诊断由使用多巴胺能阻断药物或骤停多巴胺能药物所导致的,表现为精神状态改变、帕金森征、高热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
文献索引:Dietrichs ES, Dietrichs E. Time to replace the term neuroleptic malignant syndrome with antidopaminergic syndrome? Lancet Psychiatry. 2022 May;9(5):348. doi: 10.1016/S2215-0366(22)00108-0. PMID: 3542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