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恶性血液病诊疗指南更新要点 | 2022 CSCO指南

2022-04-27 22:44:18来源:医脉通阅读:12次

医脉通编辑撰写,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4月23日-24日,2022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指南大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顺利召开。会上,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贡铁军教授就《CSCO恶性血液病诊疗指南》(2022版)更新要点进行了细致精彩的讲解。医脉通将主要内容整理如下。


一、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Burkitt淋巴瘤/白血病


鉴于WHO造血及淋巴组织肿瘤分类已将“Burkitt淋巴瘤/白血病”这一亚型归入成熟B淋巴细胞肿瘤,本次指南更新不再纳入。


>>>>细胞遗传学检查


增加“染色体微阵列分析”为II级推荐。


>>>>Ph- ALL

➤诱导治疗:“CD20阳性者可联合利妥昔单抗”修改为“CD20阳性者可联合抗CD20单抗”。

➤多药联合化疗方案:增加VDCP方案。


>>>>Ph+ ALL

➤诱导治疗:增加“TKI抑制剂+贝林妥欧单抗”。

➤TKI抑制剂:增加2代类似药氟马替尼,3代类似药奥雷巴替尼。

➤缓解后治疗:增加“MRD阳性患者,可用贝林妥欧单抗治疗使MRD转阴后桥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复发难治ALL

➤Ph- B-ALL推荐贝林妥欧单抗、奥加伊妥珠单抗调整为I级

增加“获得缓解后桥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为I级推荐

➤Ph+ B-ALL推荐贝林妥欧单抗、奥加伊妥珠单抗为II级

➤调整“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治疗推荐级别为II级


二、成人(<60岁)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


>>>>预后分层

“IDH1、IDH2、DNMT3a”由II级推荐调整为I级推荐


>>>>不良预后因素

增加“合并髓外浸润(除外肝、脾、淋巴结受累)”;

删除“伴有预后差的染色体核型或分子遗传学标志;诱导化疗2个疗程未达完全缓解”。


>>>>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指标危险度分级

预后不良组增加“t(7;11)(p15;p15)”。


>>>>诱导缓解治疗

➤I级推荐

删除“去甲氧柔红霉素(IDA)12mg/m2,d1~3,阿糖胞苷(Ara-C)1.0~2.0g/m2,q12h,d1、3、5或d1~5”;


将“高三尖杉酯碱(HHT)2mg/m2,d1~7,DNR 40mg/m2 d1~3,Ara-C 100mg/m2,d1~4,Ara-C 1~1.5g/m2,q12h,d5、6、7”修改为“高三尖杉酯碱(HHT)2mg/m2,d1~7,DNR 40mg/m2 d1~3,Ara-C 100mg/m2,d1~4,Ara-C 1g/m2,q12h.,d5、6、7";


将"高三尖杉酯碱(HHT)2~2.5mg/m2,d1~7或4mg/m2 d1~3,阿克拉霉素(Acla)20mg,d1~7,阿糖胞苷(Ara-C)100~200mg/m2,d1~7”和“高三尖杉酯碱(HHT)2~2.5mg/m2,d1~7或4mg/m2 ,d1~3,柔红霉素(DNR)40mg/m2,d1~3,阿糖胞苷(Ara-C)100~200mg/m2,d1~7”由I级推荐调整为II级推荐


➤II级推荐

删除“柔红霉素(DNR)60~90mg/m2,d1~3,阿糖胞苷(Ara-C)1.0~2.0g/m2,q12h,d1、3、5或d1~5”;


“高三尖杉酯碱2~2.5mg/m2,d1~7,阿糖胞苷(Ara-C)100~200mg/m2,d1~7”、“柔红霉素(DNR)45mg/m2,d1~3,阿糖胞苷(Ara-C)100~200mg/m2,d1~7”由II级推荐调整为l级推荐


>>>>诱导治疗后监测

中大剂量Ara-c方案的诱导后治疗监测,删除“第7~14天复查骨髓”部分。


三、成人(≥60岁)AML(非APL)

>>>>Fit患者

(1)Fit患者(包括预后不良遗传学异常;前期血液病病史;治疗相关AML):


➤I级推荐

将去甲氧柔红霉素(IDA)剂量由“8~10mg/m2,d1~3”修改为“8~12mg/m2,d1~3”。


➤II级推荐

删除“地西他滨(20mg/m2/d,5~10d);阿扎胞苷(75mg/m2/d,7d)”。


(2)Fit患者(包括预后不良遗传学异常;前期血液病病史;治疗相关AML):


➤I级推荐

增加:VEN+AZA/VEN+DEC/VEN+LDAC。


>>>>Unfit患者

➤I级推荐

增加:VEN+AZA/VEN+DEC/VEN+LDAC。

IDH1/IDH2突变患者增加:VEN+AZA/DAC(AZA优先)lvosidenib(IDH1)、Enasidenib(IDH2)。

FLT3突变患者增加:优先VEN+AZA、VEN+DAC、AZA/DAC+索拉非尼、VEN+LDAC。


➤II级推荐

增加:CD33+的患者:gemtuzumab 6mg/m2 d1,3mg/m2 d8。


>>>>Frail患者

➤III级推荐

增加:VEN+AZA/VEN+DEC/VEN+LDAC。


四、 复发难治性AML(非APL)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由III级专家推荐调整为II级专家推荐


>>>>早期复发者(<12个月)III级专家推荐

增加“VEN+强化疗(包括FLAG±IDA+VEN,CLAG±IDA+VEN);≥60岁患者FLAG-IDA剂量减少”。


>>>>晚期复发者III级专家推荐

增加“VEN+强化疗(包括FLAG±IDA+VEN,CLAG±IDA+VEN);≥60岁患者FLAG-IDA剂量减少”。


五、APL

14个融合基因增加到了16个融合基因,新增的2个融合基因见图1。


640-9.png

图1


六、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


>>>>初治患者

治疗指征、del(17p)/TP53基因突变、存在严重伴随疾病(CIRS评分>6分)

I级推荐:增加“泽布替尼”。

II级推荐:增加“奥布替尼”。

III级推荐:增加“阿卡替尼”。


治疗指征、del(17p)/Te53基因突变、严重伴随疾病(CIRS评分≤6分)

I级推荐:增加“泽布替尼”。

II级推荐:增加“奥布替尼”。

III级推荐:增加“Acalabrutinib、氟达拉滨+环磷酰胺+利妥昔单抗+BTK抑制剂、苯达莫司汀+利妥昔单抗+BTK抑制剂”。


治疗指征、del(17p)/TP53基因突变

II级推荐:增加“奥布替尼”。

III级推荐:增加“Acalabrutinib”。


>>>>复发难治患者

治疗指征、del(17p)/TP53基因突变、存在严重伴随疾病(CIRS评分>6分)

II级推荐:增加“Acalabrutinib”。


治疗指征、del(17p)/Tp53基因突变、严重伴随疾病(CIRS评分≤6分)

II级推荐:增加“Acalabrutinib”。


治疗指征、del(17p)/TP53基因突变

II级推荐:增加“Acalabrutinib”。


>>>>CLL的治疗指征

增加“CLL/SLL所致的有症状的脏器功能异常(如:皮肤、肾、肺等)”;将“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lHA)和/或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对皮质类固醇或其他标准治疗反应不佳”改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lHA)和/或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对皮质类固醇治疗反应不佳”。


七、慢性髓系白血病(CML


>>>>治疗前评估

➤采集完整的病史:加入“包括心脑血管、肺、肝、肾病等”。

➤危险度分层:强调“ELTS积分被更多认可和使用,Sokal积分不适于二代TKI作为一线治疗的疾病预后分层”,并加入“Hasford”和“EUTOS”积分公式。


>>>>治疗

➤一线治疗加入“氟马替尼”。

➤伴T315I耐药和既往接受过TKI治疗的进展期患者:加入了“奥雷巴替尼”和“临床试验”。

加入“老年、有心脑血管病史、糖脂代谢或肝功能异常患者,不宜首选尼洛替尼”和“老年、胸膜肺或心包疾病的患者,不宜首选达沙替尼”。


>>>>妊娠患者

加入:(1)满足停药标准的女性患者可停药后妊娠,也可在服用TKI的同时计划妊娠,但需在孕5周内停药;(2)可以考虑产后至少2~10天哺乳。若持续处于MMR,可延长哺乳时间至重启TKI治疗。


八、多发性骨髓瘤


>>>>诊断标准

增加:巨灶型骨髓瘤(macrofocal myeloma):影像学检测有多个溶骨性骨破坏,但是骨髓浆细胞比例<10%,血、尿M蛋白达不到MM诊断标准。


>>>>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治疗

➤适合移植(诱导治疗)

增加:达雷妥尤单抗+卡非佐米+来那度胺+地塞米松(II类)。


➤不适合移植(诱导治疗)

增加:达雷妥尤单抗+来那度胺+地塞米松(I类);达雷妥尤单抗+硼替佐米+美法仑+醋酸泼尼松(I类);美法仑+地塞米松(II类);删除此部分中的巩固及维持治疗相关内容。


>>>>移植和巩固治疗

➤造血干细胞移植:增加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年轻、高危患者(III类)。

➤干细胞动员:增加G-CSF+普乐沙福(I类);依托泊苷+G-CSF(I类);E-CHOP+G-CSF(II类);环磷酰胺+G-CSF+普乐沙福(II类)。


>>>>维持治疗

增加:达雷妥尤单抗(IIA类);卡非佐米+来那度胺(IIA类);达雷妥尤单抗+来那度胺(III类)。


>>>>支持治疗

肾功能不全:强调地舒单抗及血浆置换的价值。


九、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PPCL)


>>>>诊断标准

修改了外周血循环浆细胞比例,由20%修改为5%,修改后为“外周血循环浆细胞比例≥5%无明确多发性骨髓瘤病史”。


>>>>诱导治疗

➤新诊断PPCL适合移植诱导治疗

Fit:新增参加临床试验(I类);以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伊沙佐米)联合免疫调节剂(来那度胺/泊马度胺/沙利度胺)为基础的三药方案(IB类)。


➤新诊断PPCL不适合移植诱导治疗

Fit:新增参加临床试验(I类);以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伊沙佐米)联合免疫调节剂(来那度胺/泊马度胺/沙利度胺)为基础的三药方案(IB类)。


UnFit/frail或Unfit/frail或>75岁:新增:参加临床试验(I类)。

>>>>维持治疗

新增:推荐硼替佐米/伊沙佐米±来那度胺为基础的维持治疗。


十、原发性系统性淀粉样变性


>>>>治疗前评估

➤实验室检查:增加24小时尿白蛋白定量及尿M蛋白测定。

➤骨骼检查:调整PET-CT为II类

➤组织活检:增加腹部脂肪、肥大舌、受累组织或器官(心脏、肾脏)活检刚果红染色、轻链免疫荧光分析、电镜分析。


>>>>新诊断的治疗

➤适合移植增加:达雷妥尤单抗+硼替佐米+地塞米松(IA类);伊沙佐米+地塞米松(IIA类);达雷妥尤单抗+地塞米松(IIA类);伊沙佐米+来那度胺+地塞米松(III类)。

➤不适合移植增加:美法仑+地塞米松(I类);硼替佐米+来那度胺+地塞米松(III类)。


>>>>复发治疗

增加:达雷妥尤单抗-地塞米松(IIA类);Bcl-2抑制剂一地塞米松(IIA类)


>>>>支持治疗

增加:此类患者极易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应尽量避免或者减少心脏毒性药物的使用,并保证电解质平衡。


十一、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


>>>>诊断标准

删除“此时不能仅凭免疫表型排除WM”。


>>>>一线治疗

➤首选方案修改为“①BR;②伊布替尼±R;③泽布替尼单药;④RCD;⑤VRd”。

➤其它方案:删除R-CHOP,伊布替尼±R。


>>>>疗效标准

➤VGPR:将“原有的髓外病灶消失”改为“原有的髓外病灶缩小”。

➤PR:将“原有髓外病灶缩小≥50%”,改为“将原有髓外病灶缩小”。


十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治疗

➤del(5q)±1个非7号染色体异常

增加III级推荐“选择合适患者进行allo-HST”。


➤无del(5q)±其他细胞遗传学异常

增加“伴RS细胞<15%(RS细胞<5%伴SF3B1突变)”条目;血清EPO浓度≤500 IU/L I级推荐删除“+EPO”增加II级推荐来那度胺;III级推荐增加“临床试验、选择合适患者进行allo-HST”;血清EPO浓度>500IU/L“免疫抑制治疗”调整为“抗胸腺球蛋白±环孢素”。


➤无del(5q)±其他细胞遗传学异常伴RS细胞≥15%(RS细胞>5%伴SF3B1突变)

增加血清EPO浓度≤或>500 IU/L条目下I、II、III级推荐选项。


➤有症状血小板减少或粒细胞减少

I级推荐增加“临床试验”;II级推荐增加“艾曲波帕、罗米司亭”;III级推荐增加“临床试验:选择合适患者进行allo-HST”。


➤有症状原始细胞增多

II级推荐增加“临床试验;选择合适患者进行allo-HST”;III级推荐增加“免疫调节治疗(沙利度胺)”。


➤合适的移植候选患者及合适供者

II级推荐增加“移植前祛铁治疗”。


➤不适合骨髓移植或无合适供者

预激化疗(CAG、HAG)由I级推荐调整为II级推荐;增加“复发或无反应”I、II级推荐。


十三、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细化阿司匹林和干扰素的剂量

➤增加小剂量阿司匹林75-100mg/d。血管运动症状顽固者可以酌情增加剂量。

➤聚乙二醇脯氨酸干扰素-α:从250ug/次开始,第二次为350ug,第三次开始达到目标剂量,目标剂量为500ug/次,皮下注射,每2周用药一次。


十四、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该部分无更新。


十五、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危险分层表格:增加GIPSS评分。

➤治疗注释:增加“可以将芦可替尼作为移植物抗宿主病预防的一部分”。


十六、CD19-CAR-T治疗B细胞恶性肿瘤(致敬周剑峰教授)


本部分由已故的周剑峰教授执笔。主要更新内容如下:


>>>>适应证

增加“复发难治原发纵膈大B细胞淋巴瘤”。

➤在套细胞淋巴瘤前增加“经免疫化疗及BTK抑制剂治疗后复发/难治”。

➤在滤泡淋巴瘤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前增加“经二线以上治疗后复发/难治”。


>>>>治疗前评估

增加:CMV-DNA,CAR-T临床研究中观察到处于骨髓抑制期有CMV激活情况,有助于预防CMV肺炎及CMV血症的发生。


>>>>治疗

增加:上市CAR-T产品阿基仑赛注射液和瑞基奥仑赛注射液用法用量。


>>>>炎症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分级及处理

➤针对1级CRS增加托珠单抗的使用。

修订2、3及4级CRS激素的使用时机及频次。


>>>>中枢神经毒性分级及处理

增加:ICANS为3级及以上,需进行头颅CT或MRI检查,如症状无改善2-3天复查一次。


>>>>低球蛋白血症

增加具体输注剂量“每月按400-500mg/kg输注丙种球蛋白”。


截屏2022-04-27 22.51.56.png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