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29 21:58:00来源:医脉通阅读:12次
老年
图1 老年ACS患者的评估和管理
老年ACS患者血运重建的风险与获益
衰老会增加心血管负担,影响整个心血管系统,如图2所示。
图2 老年患者病理生理途径的改变
内皮功能障碍和炎症失调是心血管老化的特征,其可增加血栓事件风险。同时,衰老也是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此外,许多老年ACS患者合并多种疾病,包括
出血学术研究联合会(BARC)发表的一份共识文件指出,在正在进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中,>75岁是高出血风险的标准,患者1年时预期的BARC 3级或5级出血发生率<4%。然而,近期的有效性研究显示,高龄患者BARC 3级或5级出血风险的发生率或>4%,并建议将高龄作为主要标准而非次要标准。更为重要的是,出血风险似乎岁年龄增长而线性增加。
1. ST段抬高型
老年患者进行溶栓治疗时的主要出血风险(尤其是
《2017 ESC STEMI指南》指出,再灌注治疗无年龄上限,尤其是对于直接PCI治疗。然而,较高的合并症发生率仍与老年患者的冠脉导管插入术和PCI成功率较低相关。
2.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症(NSTE-ACS)
《2021 ESC NSTE-ACS指南》建议,老年患者采用与年轻患者相同的诊断和干预策略(I,B),并基于缺血和出血风险、预期寿命、并发症、是否进行非心脏手术、生活质量、衰弱、认知功能、患者价值观和偏好等进行个体化治疗。
3.急性
研究证实,及时心肌血运重建是唯一可降低AMICS死亡率的措施,但SHOCK试验显示,其似乎对老年患者没有任何益处。
考虑老年患者衰弱及合并症的发生率较高(尤其是既往肾功能障碍患者),建议老年AMICS患者仅进行罪犯血管血运重建。
4. 性别差异
女性的ACS风险随年龄增加而增长,但在90岁前女性的ACS风险低于男性。前瞻性研究显示,与男性相比,女性患者的冠脉粥样硬化风险延迟约10年,且该差距在
此外,ACS患者在护理和结局方面均存在性别差异,且这种性别差异因年龄不同而不同。在较年轻的患者中,女性ACS患者的发病率较低,但死亡率比男性高(原因尚未明确)。在校正混杂因素后,STEMI女性患者的住院死亡率和长期死亡率仍高于男性;在
5.临床复杂性和合并症管理
在衰老过程中,患者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影响日常生活的疾病,如衰弱、多种合并症、残疾、认知功能障碍(表1)。
表1 老年综合征
慢性肾功能不全是
与合并症不同,衰弱通常与慢病发生/发展相关。部分衰弱相关评分可为老年患者提供有用的临床和预后信息。
此外,部分老年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资料显示,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更可能出现严重的心血管事件、心梗复发等。在这些患者中,除应进行指南导向药物来进行急性事件管理外,治疗可变危险因素对预防复发同样至关重要。
虽然衰弱患者的出血和死亡风险更高,但进行PCI治疗仍可使患者获益。在制定与PCI相关的任何策略时均应个体化。
二级预防中的抗血栓治疗策略
图3 老年ACS优化管理
1.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
抗血小板治疗是ACS抗血栓治疗基石。然而,在老年ACS患者中,应用哪种P2Y12受体(+阿司匹林)可为患者提供最佳的DAPT治疗仍存争议。
《2021 NSTE-ACS ESC指南》指出,除高出血风险患者外,建议应用强效P2Y12受体抑制剂进行12个月的DAPT治疗。高风险患者可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3个月(出血风险极高患者可1个月),然后再进行单药治疗。在临床实践中,可应用ARC标准或PRECISE-DAPT评分(≥25分提示高出血风险)来评估患者的出血风险。
一般而言,大多数高龄ACS患者应接受短期DAPT治疗(3-6个月),最好使用氯吡格雷联合低剂量阿司匹林。
值得注意的是,对临床医生而言,基于出血风险和缺血风险对老年患者进行个体化评估,似乎是选择DAPT药物和持续时间最合理的方法。
2.抗血小板+抗凝治疗
对于
双联抗栓治疗结束后,建议终身进行直接口服抗凝药物单药治疗,除存在缺血风险增加的临床因素和/或操作外。
3.其他二级预防策略
老年ACS患者普遍存在
在应用药物进行二级预防方面,老年患者的临床获益人存在争议。总体而言,建议临床医生根据年轻患者的相关指南为老年ACS患者处方药物。推荐的ACS药物治疗包括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ARB)及醛固酮拮抗剂等。在用药过程中,应定期监测老年患者的血钾水平和肾功能情况。
在降脂治疗方面,尽管老年患者的预期寿命减少,但也不应降低胆固醇治疗标准。无需考虑胆固醇水平所有无禁忌证的ACS患者,均应尽早启用他汀类药物治疗。
医脉通编译自:Nuccia Morici, Stefano De Servi, Leonardo De Luca, et al. Management of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in older adults.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22) 43, 1542–1553.